福音與社會福利
乙年常年期第五主日
本主日是乙年常年期第五主日,彌撒福音報導了
兩樁事情:一樁是、耶穌宣講的福音在逐漸傳開
;另一樁是、祂施行的奇蹟象徵世界的除舊更新。
耶穌本人曾指出這兩樁事情的奧秘意義;有一次
,在監獄中的若翰派遣他的門徒來問耶穌是否是
要來的那位先知?
耶穌這樣回答:『你們去,把你們所見、所聞的
報告給若翰︰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癩病人得到
了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苦人得了喜訊
;凡不因我而絆倒的,是有福的』。
因為這個緣故,本主日的彌撒福音記載,耶穌在
葛法翁治癒了西滿‧伯多祿的岳母和許多患各種
疾病的人,並驅逐了許多魔鬼之後,便決定離開
那裏,到別處去;祂聲明說:『我也應該在那裏
宣講;因為,這正是我來的目的』。
本主日的彌撒福音取自聖馬爾谷福音一29~39
,經文這樣說:
耶穌離開了葛法翁的會堂,就同雅各伯和若望來
到了西滿和安德肋的家裡。
那時,西滿的岳母正發燒躺著,有人就向耶穌提
起她來;耶穌上前去,握住她的手、扶起她來,
熱症遂即離開了她;她就伺候他們。
到了晚上、日落之後,人們把所有患病的和附魔
的都帶到祂跟前,閤城的人都聚在門前。
耶穌治好了許多患各種病症的人、驅逐了許多魔
鬼,並且不許魔鬼說話;因為,魔鬼認識祂。
第二天早晨,天還很黑,耶穌就起身出去,到荒
野的地方,在那裡祈禱。
西滿和同他在一起的人都去追尋祂,找到了祂,
就向祂說︰「眾人都找祢呢﹗」
耶穌對他們說︰「讓我們到別處去、到鄰近的村
鎮去罷﹗好叫我也在那裡宣講;因為,我是為這
事出來的」。
祂遂到加里肋亞各地,在他們的會堂裡宣講,並
驅逐魔鬼。
聖奧思定說:『教會不能向空著肚子的人宣報福
音』。
本世紀七十年代,拉丁美洲 天主教神學家提倡
解放神學,督促教會以貧窮人為其服務的優先對
象,積極推進並參與改善生活條件的社會運動。
福音的傳開與社會福利的推進,原是天國來臨的
兩個信號,是兩樁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事情;
片面地強調社會性的解放,是曲解耶穌所宣講的
福音真諦。
先教宗保祿六世說得好:『宣傳福音就是教會以
她所宣講的福音來感化個人及集體的良心、他們
的活動、他們的生活以及他們所處的具體環境』。
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一取自約伯傳七1~4,6~7
;約伯是誰?他遭遇了怎樣的不幸生活?
一般讀過聖經故事的人大多知道,我們不想多說
;我們只簡單指出,在本主日的讀經一裡所記載
的,是他對自己的不幸生活的反抗和抱怨。
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一這樣說:
約伯說︰人生在世,豈不像服兵役?人的歲月,
豈不像傭工的時日?
有如奴工切望陰涼、傭工期待工資;這樣,我也
只有承受失意的歲月為我註定的苦痛長夜。
我臥下時說︰「幾時天亮?」
我起來時又說︰「黑夜何時到?」
我整夜輾轉反側,直到天亮。
我的日月速於織梭,也因無希望而中斷。
請你記住︰我的生命無非像一口氣息,我的眼再
也見不到幸福。
約伯是舊約時代以前的人,他的反抗和抱怨是出
於人的常情;面對著同樣的痛苦,我們基督信徒
的態徒不是消極的逆來順受,是相信苦難有積極
的意義。
痛苦使我們肖似基督,與基督一同死去、一同復
活、一同建立 天主的國度,完成 天主的救世
計畫。
在本主日的彌撒中,我們慈母教會所以選讀上面
這篇讀經,大概是為藉著義人約伯對他的不幸生
活的反抗和抱怨,表示教會對人生問題的關心和
注意。
但是,教會知道,耶穌在世時雖然也施行了奇蹟
、治癒了許多病人;但是,祂聲明,祂來的目的
卻是在宣講福音。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本主日的彌撒福音記載了
兩樁事情︰一樁是、耶穌宣講的福音在逐漸傳開
;另一樁是、祂施行的奇蹟象徵世界的更新。
據耶穌本人的解釋,這意味著天國的終於來臨,
或者說,祂的來到;祂不但是猶太民族所等待的
默西亞,更是全人類所期待的救主,祂來的目的
是為宣講福音。
耶穌怎樣宣講福音?
圍繞著這問題,在上世紀六十和七十年代,在教
會內發生過兩場神學論戰。
六十年代的論戰起源於對第三世界的關心,論戰
的題目是:什麼是教會的當今任務?是推進第三
世界的發展呢?還是向教外人講道理、救他們的
靈魂?
七十年代的論戰在拉丁美洲 天主教國家展開,
論戰的題目是:教會的當今任務是參與解放運動
呢?還是專門從事牧靈工作?
事過境遷,今日,很少有人再提起這樣的題目了
;但是,那兩場論戰已在神學界留下了影響,因
此,今日的教會對自己的福傳使命已有新的認識
,對講教理和行哀衿的關係也有更深一層的知覺。
舉一個陳舊的例子來解釋吧,從前,在上海法租
界有兩所由仁愛會修女負責管理的醫院,一所是
有錢人前去的廣慈醫院、另一所是經濟能力薄弱
的人們前去的安當醫院;這兩所醫院除設備不同
之外,還有一個令人驚訝的區別,那就是,一般
而論,廣慈醫院的病人只接受醫療方面的服務,
安當醫院的病人更受到靈魂上的照顧;這種差異
當然有其宗教和社會原因,但是也有其毋庸諱言
的弊端。
什麼弊端呢?
第一是、給教會造成一個不良好的形象,使人認
為教會利用慈善事業收買人心,擴張她的團體。
第二是、給教會中服務人員培養不健康的心態,
使他們以傳教方面的得失來估計和衡量他們舉辦
的慈善事業的成績。
從理論方面說,這種弊端的根源是沒有認清耶穌
傳授給我們的福傳使命的真諦。
我們把宣講福音和為人類服看做兩件顯然不同的
事,前者是目的,後者是手段,這是錯誤的看法
;因為,基督信徒為人服務是出於愛德,是一種
愛德工夫,愛德工夫被視做手段,不論在人面前
或在 天主面前,便都沒有什麼功德可言了。
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教會的慈善事業沒有傳教
的功能;相反的,出於愛德的慈善事業好比殉道
,是一種見證,像殉道者的血一樣,有散播基督
信徒種子的作用;今日的中國特別需要愛的標記
,它是我們基督信徒的名號,能做有力的見證。
基督,我們讚美祢!亞孟。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本篤會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