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鹽、不是光,不是基督徒
依五十八 7~10;格前二 1~5;瑪五 13~16
默想
福音的信息直接清楚︰基督徒必需是鹽與光。
山中聖訓的地點在加里肋亞湖邊,附近有鹽城,方便漁民
把魚穫醃鹹保存;湖邊有山,山上的屋裏,晚上,有燈光
,湖邊的人清楚看到。
耶穌就地取材,以老百姓每日見到的東西做比喻。
做鹽、做光,並非一個泛泛的邀請;是向每人堅決地要求
。基督徒必需是鹽、是光;不是鹽、不是光,就不是基督
徒。
比喻很簡單,不需從深奧處想;每位猶太人都知道,鹽,
色白,比喻純潔,他們有時用鹽做奉獻,以表純潔。
鹽,可用來保存食物;鹹魚也是一般人常吃的東西。
鹽,最重要的作用,大概是調味了;福音的比喻似乎也著
重此點︰「鹽,若失了味,怎麼使它再鹹呢?
它必毫無用途,只好拋在外邊,任人踐踏吧了」。
福音中的塔冷通比喻及葡萄樹比喻,都是說明自我廢棄的
結果、是判決了自己;不是 天主丟棄他們,是他們捨棄
自己。
鹽的比喻,用在我們身上,我們自問有鹽的純潔嗎?
真福八端說︰「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多少次,我們
像法利塞人一樣只著重外表,忘記
天主判斷的是我們的內心。
鹽,用來保存食物;我們有像鹽一樣保存福音的價值嗎?
當家庭的價值、婚姻的價值、公義的價值、忠信的價值、
和平的價值受到挑戰時,我們有盡過力維護它們嗎?
鹽,用來調味;我們的信仰有令生命加添味道、令它更豐
盛、更光采、更可愛嗎?
早上起來,我們能否對 天主說︰「主,感謝您賜給我新
的一天」?
抑或,無可奈何地說︰「唉!又要開工捱世界了」?
德蘭修女令生命平添不少味道,人們從她身上感受到希望
與安慰,拾回生命的尊嚴。我們的信仰能令別人的生命放
出彩虹,回味無窮嗎?
基督,是世界的光,基督徒分沾了這份照亮世界的使命。
光,是為別人存在的,使人看到世界的面貌;我們的時代
很少用蠟燭,可能忘記了「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意義
。基督徒的光應使人看到事物的真相,真理是甚麼、生命
的價值何在、 上主臨在那裏。
光,是無我的,它挑戰現代人必需有我的心態。
基督徒要成為世界的光,不是為光榮自己,而是讓人看到
世界的真善美,轉而光榮 天父︰「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
,光榮你們在天之 父」。
行善,受人稱讚是免不了的;但是,行善的動機是甚麼,
正是無我、或有我的分別。
做鹽、做光,是基督對每一位追隨者的要求,絕無例外。
求 天主以恩寵提醒我們,不做乏味的鹽、不做只照耀自
己的光。
當我們豐富別人的生命時,自己的生命也特別有味道;當
我們照亮別人尋找 天主的道路時,自己也發現
天主的臨在。 作者 吳智勳神父
反省與實踐
今天的福音告訴我們:基督徒是地上的鹽、世界的光。
事實上,我們真的是一位善度基督徒生活的人嗎?
請想一想:
1. 我是如何過基督徒的生活?
2. 我的信仰是否令我的生命更添色彩,時常滿懷感恩之心
?我的信仰是否能夠讓自己發光發熱,溫暖、豐富別人
的生命?
3. 行善,是為了讓別人從我身上看到基督的愛;因此,在
行善的時候,不要忘記回頭察看自己行善的動機;因為
, 天主看的是我們的內心,而非外在的表象。
信友禱詞
1. 請為信仰冷淡的信友祈禱
懇求仁慈的 天主賜予他們所需的恩寵和力量,堅強他
們的信德,使他們能夠早日重新歸向 上主,擁有慷慨
實踐信仰的勇氣,承行主旨,善度基督徒的生活。
2. 請為所有獻身於主的神職人員祈禱
祈求 天主護佑他們,恩賜他們所需的智慧,增強他們
的力量,使他們充滿傳教的熱忱,在人間做地上的鹽、
世上的光,引領 天主的子民,不畏艱難,勇敢追隨
基督,為基督復活做見證。
3. 請為台灣社會的祥和祈禱
願慈悲為懷的 天主降福住在台灣的人們,將福音的精
神灌注在每個人的心中,使我們能夠相親相愛,彼此扶
持,實踐「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