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徒的寬恕

 

          甲年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有人向孔子請教:「用恩德來報答怨恨,這種做法

怎麼樣?」

孔子回答:「那麼,用什麼來報答恩德呢?應該用

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

孔子的回答,完全合乎情義;從倫理觀點說來,實

在無可非議。

在本主日、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在彌撒福音裏,

聖伯多祿宗徒問耶穌,要多少次寬恕他的弟兄?

七次夠嗎?

耶穌回答他,不是七次;是七十個七次。

接著,耶穌講了一個比喻,把天國比做一位主人、

把祂的門徒們比做天國裏的僕人;在主人面前,他

們都是債務人,不論他們欠主人多少債務,主人總

會慷慨、大量地寬恕他們。

但是,如果,主人豁免了他們的債務,他們卻不肯

饒恕像他們一樣是僕人的弟兄,那麼,主人必要極

嚴厲地懲罰他們了。

講完了比喻,耶穌結論說:「如果,你們不從內心

寬恕你們的弟兄、姊妹,我在天之        父也將同樣對

待你們」。

毫無疑問,耶穌教導祂的門徒彼此友愛、互相寬恕

,並不純粹是從倫理上著想,更是出於信仰上的要

求。

本主日彌撒的福音取自聖瑪竇福音第十八章第二十

一到三十五節,它這樣記載:

那時,伯多祿前來對耶穌說:「主啊!若我的弟兄

得罪了我,我該寬恕他多少次?直到七次嗎?」

耶穌對他說:「我不對你說直到七次;是到七十個

七次。

為此,天國好比一位君王要同他的僕人算賬;他開

始算賬的時候,給他送來了一位欠他一萬『塔冷通

』的,因他沒有可還的,主人就下令,要他把自己

和妻子、兒女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變賣來還債。

那僕人就俯伏在地叩拜他說:『主啊!容忍我吧!

一切我都要還給你』。

那僕人的主人就動心把他釋放了,並且也赦免了他

的債。

但是,那僕人正出去時,遇見了一位欠他一百『德

納』的同伴,他就抓住他、扼住他的喉嚨說:『還

你欠的債!』

他的同伴就俯伏在地哀求他說:『容忍我吧!我必

還給你』。

可是,他不願意,且把他下在監獄裏,直到他還清

了欠債。

他的同伴見到所發生的事,非常悲憤,遂去把所發

生的一切告訴了主人。

於是,主人把那僕人叫來,對他說:『惡僕!因為

你哀求了我,我赦免了你那一切的債;難道你不該

憐憫你的同伴,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

他的主人大怒,遂把他交給刑役,直到他還清所欠

的一切。

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裏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

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

寬恕弟兄的道理,在舊約中已經有了;本主日彌

的讀經一中,德訓篇的作者闡明「忿恨」和「生氣

」的可憎說:「如果,對他人懷恨在心,怎能求

上主治療呢?對自己的同胞毫無憐憫,怎能為自己

的罪過求寬恕呢?他既是血肉之人,竟然懷恨不休

,卻求        天主赦罪,誰會赦免他的罪呢?」

今天的讀經一取自德訓篇第二十七章第三十三節到

第二十八章第九節,它這樣記載:

忿恨與生氣,二者都是可憎惡的;但是,罪人卻堅

持不放。

凡報仇的,必要遭到        上主的報復,       

上主必要保留他的罪。

你要寬恕你近人的過錯;這樣,當你祈求時,你的

罪惡也會得到赦免。

人若對人懷怒,怎能向        上主求饒?

對自己同類的人沒有慈愛,怎能為自己的罪過求赦?

他既是血肉之人,竟然懷怒,卻向

天主求赦罪之恩,誰能赦免他的罪呢?

你要記得最後的結局,停止仇恨;你要記得腐爛與

死亡,遵照誡命生活;你要記得        天主的誡命,不

要向人發怒;你要記得至高者的盟約,寬恕別人的

過錯。

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二,雖然,不講寬恕弟兄的道

理,卻觸到了這道理在我們基督信仰上的根基。

這篇讀經取自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第十四章第七

到九節,在這篇讀經中,聖保祿宗徒稱耶穌為「生

者、死者的主」,我們人或生或死,都屬於耶穌,

將來,都同樣要受耶穌的審判;那麼,我們怎麼還

有心思去判斷別人、不寬恕我們的弟兄呢?

今天讀經二羅十四7~9這樣說:

弟兄們:我們中沒有一人是為自己生的,也沒有一

人是為自己死的;因為,我們或者生,是為主而生

;或者死,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生、或死,

都是屬於主。

因為,基督死而復生了,正是為做生者和死者之主。

總之,在教會團體內,每一個人都要寬恕別人,不

可判斷別人;別人可能真的有錯,也可能這不過是

他與你的看法有差別。

在教會內,一定程度的分歧是可以容許的;我這樣

恭敬        天主、你那樣恭敬        天主,我沒有權利固執

我的主張來強求你的迎合;我和你都要在

天主面前聽        天主的審判,我們那敢輕易判斷別人

呢?

本主日彌撒中的答唱詠這樣詠唱        天主的仁慈說:

【答】:        上主富於仁愛寬恕,極其慈悲,不輕易

發怒。

領:我的心靈請歌頌        上主、我的五內請讚美祂的

聖名;我的心靈請歌頌        上主,不要忘記祂的一切

恩寵。【答】

領:祂赦免你所有的罪行、治癒你的各種疾病;祂

救你脫離死亡、給你戴上仁愛和慈悲的冠冕。【答】

領:        上主富於仁愛寬恕,極其慈悲,不輕易發怒

;祂沒有按我們的罪惡對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

過犯報復我們。【答】

領:就如天離地有多麼高,祂的慈愛對敬畏祂的人

也多麼深厚;又如東方離西方有多麼遠,祂使罪過

離開我們也多麼遠。【答】

(詠一0三【一0二】1~4810~12

主內的兄弟、姐妹們,在社會活動上和跟人來往,

我們中國人十分著重『報』這個字。

『報』,有報答和報復的雙重意義;所謂『感恩報

德』和『報仇雪恨』,都是『報』所激發的作用。

孔子代表儒家,不主張報仇,他提出的標語是:『

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從倫理觀點看來,這確實

是無可非議的。

在今天的彌撒福音裏,聖伯多祿宗徒問耶穌,要多

少次寬恕他的弟兄?七次夠嗎?

耶穌回答他,不是七次;是七十個七次。

接著,耶穌就向祂的門徒們講了一個比喻,祂把天

國比做一位主人、把祂的門徒們比做天國裏的僕人

;在主人面前,他們都是債務人。

在祂講的比喻中,有一位僕人欠了主人許多債務,

人憐憫他,完全寬免他所欠的債;但是,他卻不

憐憫像他一樣是僕人的弟兄,硬逼他還清所欠的債。

他的同伴跪下求饒說:『請寬容我吧!我一定還給

你』。

但是,他不同意,且把他關在監獄裏,要等他還清

債務為止。

結果,他自己終於受了主人的嚴厲懲罰。

講完了這個比喻,耶穌便直接警告祂的門徒們說:

「如果,你們不從內心寬恕你們的弟兄、姊妹,我

在天之        父也將同樣對待你們」。

主內的兄弟、姐妹們,儒家的倫理固然可觀,究竟

仍是世俗的見解;我們基督徒的處世之道基於信

,並不在乎恩怨的計較,用一個字來表達,更好說

是『愛』,不是『報』。

雖然如此,我們基督信徒的所謂『愛』,也包含著

『報』的意義;這是本主日彌撒福音帶給我們的啟

示。

有人不會說話,自以為見識超性,便這樣講道說:

外教人實在一無可愛;我們西洋人大老遠趕來,救

他們的靈魂,這完全是為了愛        天主。

老實說,我沒有聽見過這樣的道理;但是,我讀過

一本書,是一位比利時傳教士用法語寫的,書上的

確有這樣的話。

當時,我讀了,心裡極有反感;我心想,這樣的人

麼能叫他到我們中國來傳教,不如讓他回本國,

去享清福好了。

耶穌可不是這樣傳教的;祂說,        天主是仁慈的,

祂先愛了我們,我們也要同樣愛我們的弟兄,要在

我們弟兄的身上報答        天主對我們的憐憫、對我們

的愛。

所以,祂警告我們說:「如果,你們不從內心寬恕

你們的弟兄、姊妹,我在天之        父也將同樣對待你

們」。

我們基督信徒的所謂『愛』,也包含著『報』的意

義,它是超性的,卻也合乎人情,是我們中國人可

以接受的。

基督,我們讚美祢;亞孟。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聖本篤會神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