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將永生賜予我的羊 

 

              (耶穌復活期第四主日)

 

 

本主日是耶穌復活期第四主日,在禮儀年甲、乙、丙三年

,彌撒的福音都取自聖若望福音第十章,主題也都是關於

耶穌善牧    : 甲年講耶穌是羊棧的門;乙年講耶穌為羊捨命

;丙年講的是耶穌將永生賜予祂的羊。

今年是禮儀年曆上的丙年,彌撒中的兩篇讀經和福音分別

取自宗徒大事錄第十三章第十四以及四十三到五十二節、

聖若望默示錄(啟示錄)第七章第九及十四到十七節、聖

若望福音第十章第二十七到三十節。

福音講耶穌將永生賜予他的羊。

讀經一宣佈,耶穌所賜予的永生的普遍性,不但以色列的

民可以得到,普世萬民都有資格分享。

讀經二更指出,經受迫害和獲得永生的密切關係。

以色列人的祖先是以遊牧為生的阿蘭人,他們生活於遊牧

文化中,對遊牧生活具有深刻的經驗;為此,在他們的文

學中,「牧者率領羊群」是一個屢見不鮮的比喻。

在他們看來,牧者既是領袖、又是伴侶,他是一位強壯的

人,能夠保護他的羊群,抵抗入侵的野獸;他對自己的羊

卻很溫和,他認識牠們的情況,適應牠們的處境,把牠們

抱在懷中,他愛護牠們如同自己的兒女一樣。

他的權威不容置疑,就是建立在犧牲和慈愛之上。

在新約聖經中,耶穌也採用了牧人和羊的比喻;當祂在加

里肋亞開始傳教時,許多人來聽祂的宣講,祂對他們動了

慈心,「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像沒有牧人的羊」。

有一位客納罕婦人祈求耶穌拯救她患病的女兒;耶穌起初

推辭說,「祂來,是為了以色列家迷失的羊」。

耶穌對祂所召集的信徒們講話,教訓他們不要害怕;因為

,        天主把聖神賜給了他們,祂稱他們為「小小的羊群」

當耶穌初次派遣十二位宗徒出外傳教時,祂叮囑他們說:

「我派遣你們,好像羊進入狼群中」;祂又說:「你們要

防世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議會,要在他們的

會堂裡鞭打你們;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帶到總督和

君王前,對他們和外邦人做證」。

在山中聖訓中,耶穌也警告人們提防假先知,說他們是「

外披羊毛,內裏卻是凶殘的豺狼」。

在本主日彌撒的福音中,耶穌用羊來比喻祂的忠實信徒;

祂表示了祂對他們的認同。

他們認識祂的聲音、跟隨祂;祂也認識他們,許給他們永

生。

若十27~30祂這樣說:『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認識牠們

,牠們也跟隨我;我賜予牠們永生,牠們永遠不會喪亡,

誰也不能從我手中奪去牠們。

那賜給我羊群的        父超越一切;為此,誰也不能從我

父手裏將牠們奪去;我與        父原是一體的(若十27~30

在讀經二默七   914~17裏,聖若望宗徒不但描述了耶穌

所賜給的永生並不限於以色列人,也普及世界上各個民族

,並且更強調天堂裡永遠的真福說:

我、若望,看見不可勝數的人群,他們來自各個國家、各

個部落、各個民族、各個語言;他們身穿白袍、手執棕櫚

枝,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

有一位長老對我說:「這些人都經受大苦大難,他們曾用

羔羊的血洗白他們的長袍;因此,他們能侍立在

天主的寶座前,日日夜夜在祂的聖殿中事奉祂。

那位坐在寶座上的        天主將展開帳幕,庇護他們。

他們不再饑渴;烈日、酷熱都不能燒傷他們;因為,寶座

正中的羔羊將是他們的牧人,要領他們到生命活水之源,

天主將擦乾他們的眼淚。

若望宗徒用了「他們曾用羔羊的血洗白他們的長袍」和「

天主將擦乾他們的眼淚」這樣生動並且中肯的話,來描繪

獲得了永生的基督信徒,包括他們的奮鬥和

天主的安慰。

雖然,永生是耶穌的恩賜,但是,同時也要求我們去發奮

努力,積極爭取的。

天父,我們的善牧,請垂顧祢聖子以寶血所救贖的羊群,

引領我們到達永生的牧場,因主耶穌基督之名,求祢俯聽

我們的祈禱;阿們。

主內的兄弟、姐妹們,在我們每周末實況播送的華語主日

彌撒中,我們經常歌唱聖詠第二十三     ( 二十二 )   篇,稱頌

天主是我們的牧者。

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

祂使我臥在青綠的草場,又領我走進幽靜的水旁,還使我

的心靈得到舒暢。

在本主日的彌撒福音中,耶穌用羊來比喻祂的忠實信徒,

祂對他們表示認同,許給他們永生。

我們願意做耶穌的忠實信徒,盼望得到耶穌許給的永生。

本主日彌撒中的領主詠正好表達了我們的盼望,說出我們

的祈禱。

天主,我們的善牧,祢藉唯一聖子的寶血救贖了祢的羊群

,求祢惠然眷顧我們,安置我們在永生的草原上;亞孟。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本篤會神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