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周三公開接見活動
,在要理講授中,教宗方濟各繼續論述基督徒的希望,
表明聖母瑪利亞是我們希望的母親。
聖母瑪利亞教導我們,即使在最漆黑的夜晚,一切似乎
都喪失了意義的時刻,也要向前看。
聖母,為何是我們希望的母親呢?
教宗說,這是因為,聖母教導我們期待的美德,即使一
切似乎都喪失了意義,也要期待。
聖母瑪利亞始終信賴 天主的奧蹟,即使 天主因世界
的罪過似乎失去了光芒;她是希望的母親,在困難時刻
,願聖母瑪利亞、耶穌賜給我們眾人的母親常扶助我們
的步伐、常對我們的心靈說:起來吧,向前看,要展望
前程!
聖母瑪利亞的第一個應允成了她在服從的漫長道路上走
出的第一步;她是一位沉默寡言的女人,『在那經常與
我們做對的命運面前』不沮喪、也不抨擊,同時,她也
是一位懂得聆聽的女人。
教宗解釋道:你們切莫忘記,在希望與聆聽之間總是有
一種強烈的關係;聖母瑪利亞是一位懂得聆聽的女人,
接納原原本本賦予我們的生活,無論是幸福的日子、還
是我們絕不願意遇到的悲劇;甚至,在那極致的夜晚,
聖母瑪利亞在她聖子被釘在十字架上時,也依然如此。
直到那一天,聖母瑪利亞幾乎從福音的情節中消失了,
福音的作者們讓人覺得,她在聖子聽從 聖父的奧蹟面
前保持緘默。
然而,在大多數的朋友因害怕便散去的關鍵時刻,聖母
卻再次出現。
教宗說:母親,從來不背叛;在十字架前的那刻,我們
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楚,到底是那個苦難更慘烈:是一個
無辜的人死在十字架上的苦難大 ? 還是一位母親陪伴她
兒子咽下最後一口氣更為痛苦之極 ?
四部福音對那刻的描述極其慎重,沒有說明聖母是否曾
哭泣,只是說『她站在十字架旁』。
詩人和畫家對那個場面的細節發揮了想像力,將他們的
創作載入藝術和文學史冊;在那最漆黑的夜晚、在那最
殘酷的時刻,聖母痛苦萬分;但是,她依然站在那裡,
沒有離去。
甚至,聖母並不知道她的聖子正準備為人類開啟復活的
命運,她只是憑著對 天主計畫的忠貞和身為母親的天
性站在那裡。
每當兒子受苦的時候,母親也跟著受苦;教宗說:這就
是母親們的痛苦,我們眾人都見過那些堅強的女人、她
們經歷了子女的許多痛苦。
最後,我們再次看到聖母瑪利亞做為希望的母親出現在
受到基督復活之光照耀的初期教會內,那裡充滿了日後
將傳遍世界的最初激情。
門徒的團體如此脆弱,由於害怕,一位曾否認耶穌,大
多數的人曾逃離避難;聖母卻留在那裡、留在這個團體
中。
在要理講授結束後,教宗問候了在場的莫斯科宗主教區
的青年司鐸代表團,他們接受聖座促進基督徒合一委員
會的邀請前來羅馬;教宗對他們說:願 天主降福你們
的國家和俄羅斯東正教會為促進宗教對話及公益做出的
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