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厭惡鬼頂窠,又何必做無情鳥?

 

「鬼頂窠、無情鳥」,這是老家合川年長一輩都熟悉的

俚語,專用來形容兒女不孝、子孫無情。

聽外公講,「鬼頂窠」就是貓頭鷹;據說,大貓頭鷹在

食物匱乏時,會讓小貓頭鷹把自己吃掉。

這在孝莫大於天的中國傳統文化裡,噬母啖父者是何等

大罪!「鬼頂窠」被家鄉人喚做無情鳥,不是沒有道理。

至於那貓頭鷹是否真會把自己父母當成食物,我倒從未

考證過;但是,無論如何,「鬼頂窠、無情鳥」這句話

卻深深烙入心中,每每見到那忤逆不孝之輩,便會在心

頭碎碎念:鬼頂窠……

竊以為,這「無情鳥」只是民間杜撰,用來警示大眾,

莫做那不忠、不孝之人;未料到,遠在萬里之遙的歐洲

,還真讓我見到了鬼頂窠!

這次受邀到梵蒂岡博物館交流,繼上次離開羅馬,已近

三年;本以為,再次赴歐,多少會有些不適,幸得當年

結識的好友W神父照顧,一切很快適應。

通過他和他老鄉小梁,上周,還有幸參加羅馬一年一度

的聖物大展,增添不少新奇有趣的經驗。

因為自己素來喜愛傳統拉丁聖爵,於是拉著W神父直奔

聖爵展區;正是於此,我頭一次見到鬼頂窠。

展示櫃中陳列著各種不同款式、造型精美的聖爵;但是

W神父只被其中一款所吸引。

我這老友闖蕩羅馬多年,原是宗座傳信大學畢業的高材

生,今又在更強調傳統的宗座聖十字架大學就讀,與我

亦算校友;他對教會古典祭器祭服尤為熱愛,擺談起來

如數家珍,選擇聖爵更具獨到眼光。

只見他徑直拿起展示櫃頂部的一個聖爵,該聖爵特殊的

造型立即引起大家注意。

整個聖爵高約四十公分,純銀鍍金材質,杯體下部為一

鵜鶘造型的杯身,鵜鶘雙翅伸展,又略微回收,似剛剛

回巢。頭部下垂,靠近胸膛,喙部仿佛啄噬其胸,胸部

有一粒紅寶石,鮮豔欲滴。

鵜鶘身旁環著三隻幼鳥,做嗷嗷待哺狀,似要從大鳥的

口中尋食。

整樽聖爵端莊大方,鵜鶘造型惟妙惟肖,實乃一件藝術

品級的聖器。

看到裝盛基督寶血的聖爵以鵜鶘做裝飾,忽然想起多年

前聽人講過「五傷鳥」的故事,那五傷鳥的形象不正是

鵜鶘嗎?

原來,在西方文化中,鵜鶘(   Pelican )被認為能啄破

自己的胸膛,以傾流之鮮血來飼養雛鳥。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雛鳥鑽到鵜鶘母親嘴巴下面的兜囊

中去啄食的樣子,給人的感覺好像雛鳥在母親胸前吮血

一樣。

由於對鵜鶘的這種印象,在基督文明的歐洲,鵜鶘鳥便

成為捨身忘我的符號,亦成為耶穌基督的象徵。

那首家喻戶曉的朝拜聖體歌《Adoro  te  devote 虔誠

拜》中,作者聖多瑪斯如此寫到「Pie pellicane Jesu

DomineMe immundum Munda tuo sanguine

Cujus una stilla salvum facere  Totum mundum

quit ab omni scelere

慈愛的「鵜鶘」主耶穌,請用祢的聖血洗滌不潔的我

,只需其中一滴,便可使世界從一切罪惡中得以潔淨」

聖人以鵜鶘來象徵聖體聖事內為人自做犧牲的主耶穌;

基督以祂自己的身體和寶血做為生命之糧,餵養了祂的

子民。

於此想來,鵜鶘身下的那些雛鳥不就是鬼頂窠?

每位辜負基督愛情的人,不正是那「無情鳥」?

基督為救世人,親自降來人間,為人受苦、受死、復活

、升天……然而,至今,世人對祂又是如何?

經上說「他們自負為智者,反而成為愚蠢,將不可朽壞

的        天主的光榮,改歸於可朽壞的人、飛禽、走獸和爬

蟲形狀的偶像」(羅一22~23)。

現代人大多忙碌,甚至忙到對自己的根源不聞不問、對

生命的意義漠不關心;不再似古人觀照天地自然而思索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更難如蘇軾般

感懷「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是造物者之無盡

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清風、明月、陽光、雨露都未曾因人之不善而缺少分毫

;因為,『祂(        天主)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

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瑪五45)。

『那創造萬有的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自己

的獨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致喪亡,反而獲得永生」(

若三16)。

鬼頂窠母親以身飼子、鵜鶘鳥媽媽以血哺雛;面對世人

悖逆,        天主亦從未停止祂的愛,甚至向人應許「婦女

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

?縱然她們能忘掉,我也不會忘掉你啊?」(依四十九

15

這愛終於在基督耶穌身上徹底實現;面對基督的愛,你

會如何選擇?

「鬼頂窠、無情鳥」……

既然,人人厭惡鬼頂窠,自己又何必做無情鳥?

撰文:丁楊,重慶教區神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