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的比喻
【福音:谷四 26~34】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 天主的國好比一個人把
種子撒在地裏,他黑夜、白天、或睡、或起,那種子
發芽生長,至於怎樣,他卻不知道;因為,土地自然
生長果實:先發苗、後吐穗、最後穗上滿了麥粒。
當果實成熟的時候,便立刻派人以鐮刀收割;因為,
到了收穫的時期」。
祂又說:「我們以什麼比擬 天主的國呢?或用什麼
比喻來形容它呢?
它好像一粒芥子,種在地裏的時候,比地上一切的種
子都小;當下種之後,生長起來,比一切蔬菜都大,
並且長出大枝,以致天上的飛鳥能棲息在它的蔭下。
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按照他們所能聽懂的給他們
講道;若不用比喻,祂就不給他們講什麼;但是,在
私下裏卻給自己的門徒解釋一切。
【經文分析】
馬爾谷福音第四章 1~34節的內容全部是耶穌的談話
,包含三個有關天國的比喻和一些相關的話語;這個
主日的福音內容是後兩個簡短的比喻:「種子自長」
(26~29)與「芥菜子」(30~32),以及在耶穌的
比喻談話結束後,福音作者加上的註腳(33~34)。
【26~29「種子自長」的比喻】
耶穌在講完「撒種的比喻」後,接著說了這個「種子
自長」的比喻,內容一樣是取材自耶穌從自己的家鄉
加里肋亞地區所熟悉的農村生活,以及自然界的成長
過程。
不過,真正的關鍵問題是,到底這個簡短的敘述和所
象徵的內涵【 天國真實】之間所存在的比較點為何?
在「撒種的比喻」中,人們可以輕易地將故事中的主
角撒種者直接應用到耶穌身上,亦即把撒種者比擬為
福音的宣講者。
然而,在「種子自長」的比喻中,撒種者幾乎完全居
於幕後,和種子的成長過程與成熟結果毫無關係。
如此看來,成熟與收穫只是這個比喻中次要的主題,
真正的重點應該是「從自己」;在27節標誌的「他卻
不知道」,更是強調這個「從自己」,這才是這個敘
述最主要的重點。
【種子自長比喻的教導】
比喻強調「從自己」的成長直到收穫,這個事實對應
出一個批判性問題:人是否分享天國的來臨?或人以
什麼程度參與天國的實現?
比喻提供了一個大概令人相當驚訝的的答案:人必然
參與其中,卻並非「生產者」;只有 天主自己才是
生產者,人只是「觀察者」與「接受者」。
【30~32芥菜子的比喻】
耶穌接著講了一個「芥菜子的比喻」,同樣是以自然
界成長做為背景;耶穌以芥菜子的圖像和重要的動機
連結在一起,這個重要的動機雖然在開始時看起來非
常微小,甚至令人輕視,然而,卻已埋下了令人驚訝
的、成熟之時宏偉的成果外觀,這是 天主決定的「
最終成果」。
比喻中說,結果是「生長起來,比一切蔬菜都大;並
且長出大枝,以致天上的飛鳥能棲息在它的蔭下」。
這個圖像也出現舊約達四8~9、則十七23等經文中;
因此,可以明白,這個比喻的結果表達出末世性遠超
過人們想像的滿盈與富裕景象。
【芥菜子比喻的教導】
這個比喻所教導的內涵相當清楚: 天主的國,不是
一個可以製作的東西,是一種隨著人們的工作而來的
恩賜,也是一個感恩的合作。
面對天國的來臨,不可採取過度倚靠自己的操作、或
漠不關心的無所謂態度;天國,完全是 天主的事務
,需要不斷警覺觀察以及認真盡職的撒種者。
【33~34 福音作者的註腳】
這段福音最後兩節經文是福音作者提供的註腳,33節
說明:聆聽與瞭解比喻的關鍵在於聆聽耶穌。
34節的內容似乎和前一節經文相互矛盾,這兩節經文
放在一起,顯示出:耶穌的比喻一定會得到某些人的
瞭解(33);但是,這並不排除,必須經由耶穌才能
獲得更深刻的領悟(34)。
【瞭解比喻的必要基礎】
雖然,耶穌是在特定又具體的時空中講述比喻,但是
,被福音作者收集並編輯進入福音書中;因此,吾人
必須將比喻放在整部馬爾谷福音的脈絡中,才能真正
正確地瞭解比喻的內涵。
天國的喜訊及其本身的訴求,就如同耶穌本身默西亞
性派遣的奧秘一樣,需要在耶穌死亡與復活的光照下
才能瞭解。 (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