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耶穌的審判能照亮人心

圖: 耶穌治好了一位胎生瞎子。

 

主內的兄弟、姐妹:

你信「人子」耶穌嗎(若九35)?

祂說過,       天主沒有派遣祂來審判世界,反而是為叫世界

藉著祂得救(若三17);但是,今天,祂怎麽又說,祂來

,是為了審判呢(若九39)?

顯然,這並非審判或不審判的問題;那麼,到底什麽是「

審判」?

另外一個問題與此相聯,那是看見和認識上的問題。

那時候,       天主派遣撒慕爾去為       天主所選定的達味傅油

,立他為       天主的受傅者、以色列的君王。

撒慕爾首先看中厄里雅布,因為,他身材高大、俊美;但

是,       天主拒絕要他。

因為,       天主不像世人那樣做出審判;「人看外貌,

天主卻看人心」(讀經一:撒上十六    7)。

因此,為能看出和認識誰是       天主的受傅者,我們必需聽

憑「       天主的審判」,不是靠我們個人的見解;

「       天主的審判」能照亮人心,叫人明認祂的受傅者、即

基督。

主日福音敘述一位胎生瞎子與耶穌基督相遇的事蹟(若九

     1~41),耶穌轉變他,使原本看不見的他,現在看得見

了;使原本殘缺的他,成了完人;使原本害怕、畏縮的他

,成了自主、敢言的人;更使原本不知道、也不認識耶穌

的他,成了相信和朝拜耶穌的門徒。

耶穌補全了他在成長中的不足,讓他也能像自己一樣,「

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       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

長」(路二52)。

福音還給我們詳述了這位胎生瞎子的家庭和生活背景;有

許多人認得他、也識得他的父母;他曾坐著討飯,不能自

主、沒有尊嚴;他的父母是平凡的猶太人,不敢得罪法利

塞人和猶太人首長;由於他生來瞎眼,他們一家人都被人

懷疑是否在暗中犯了什麽大罪。

普遍上,猶太人認為痛苦和殘疾是罪過導致的後果(若九

     2);因為,聖經上明示,       天主以膿瘡懲罰埃及人(出

九    8~11),疾病來自罪惡和罪人的愚蒙(詠卅八  2~6

,並且,       上主還要追討人的罪債,「從父親直到兒子,

甚至三代、四代的子孫」(出廿    5)。

耶穌矯正了這個錯誤的觀念,祂強調,       天主與病患同在

,要求人別太追究病痛的原由,卻要更加留意

天主在病患身上的工作。

耶穌說:「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是為叫

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顯揚出來」(若九    3)。

接著,耶穌說:「當我在世界上的時候,我是世界的光」

(若九    5)。

聖史若望常以「光」來提醒人,在『       天主創造之初的那

道光』(創一3~5;若一  4~5),那道光是其他一切創

造的基礎,使       天主接下來的創造工程得以進展,直到第

六天、       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的那天。

人,是       天主最後和最完美的受造物;       天主造了人之後

,認為「很好」(創一31),就停止了所做的一切工程,

並立定第七天為「安息日」、       天主所祝福的聖日(創二

    3)。

聖史若望藉著光的圖像表明,耶穌是一切創造的基礎,是

耶穌延續了其他的創造工程,使它們趨向完成,並達致完

美;耶穌也要使人成為完人。

因此,關於這位胎生瞎子,耶穌說:「這是為叫

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顯揚出來」(若九    3),意思是,為

叫       天主的創造工作在他身上達致完美,把他創造成一位

完人。

這位胎生瞎子確實不只是在身體上成了完人,更在心志上

、在信德上成了完人;他不只看得見,而且還比很多明眼

的人看得更清楚,他看得見       天主的臨在,看見並且相信

人子」(若九35;參閱:達七13~14),遂俯伏朝拜了

耶穌,對耶穌說:「主,我信!」(若九38

從       天主創造的角度看,安息日,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

;在敘述胎生瞎子的事蹟時,聖史若望說:「耶穌和泥、

開他眼睛的那一天,正是安息日」(若九14)。聖史若望

以耶穌自己的作為來給我們解釋安息日的意義。

安息日,人們應該在那裏?應該做些什麽事情呢?

安息日,當然應該前往       天主的聖殿;所以,耶穌和眾百

姓都在聖殿聚集,經師和法利塞人也在那裡(若八2~3

。可是,由於猶太人不肯聽耶穌的話,要拿石頭來砸他;

耶穌只好離開聖殿(若八59)。

在聖殿外面,耶穌遇上這位生來瞎眼的人(若九    1),也

就是一生都在黑暗中過活的人。

聖殿裏的人原本應該更敏捷、更欣然接納這一道要來照亮

他們的「世界之光」(若八12);但是,他們把這光趕走

了。

現在,這光來到了那早已對看見光明不存絲毫希望的胎生

瞎子。

讓我們回到安息日,從安息日的意義來認識耶穌。

在安息日,耶穌治病,用傳統療法「吐唾沫在地上,用唾

沫和了些泥,把泥抹在瞎子的眼上」(若九    6),然後,

叫那瞎子到史羅亞水池裡洗洗;瞎子去了,洗了,回來,

就看見了(若九    7)。

史羅亞水池位於耶路撒冷南端,距離聖殿約一公里;一個

安息日的路程是從橄欖山到耶路撒冷城(宗一12),最多

也不過半公里。

在法利塞人眼裡,耶穌因而雙倍地違反了安息日的法律:

祂不只自己治病,還叫人走超過安息日許可的路程。

在此,聖史若望也像聖史瑪竇那樣(瑪五17~20)告訴

們,耶穌不是來廢除法律,是來成全法律;因為,安息日

正是讓人走向成全、達致完美的日子。

在安息日,耶穌使這位胎生瞎子成了完人,不只不再殘缺

,更成了有成全信德的人。耶穌履行祂做為光的使命,使

人看見光明,使安息日成為真正的安息日、

天主祝福人的日子。

最後,耶穌總結道:「我到世上來,是為了審判,使瞎眼

的能夠看見、使明眼的反而成了瞎子」(若九39)。

從光的角度理解,「審判」,在此明顯的並非斷定誰對、

誰錯;誰該受獎賞、誰該受懲罰。

耶穌來,是為驅除那折磨人的黑暗;因為,祂是光、創造

世界的真光。即使是瞎眼的人也能看見耶穌真光;但是,

那些自認為明眼的人,卻因拒絕這真光,仍然處在黑暗中

,睜眼不見光明。

這就是「耶穌的審判」,同樣是為叫世界藉著祂得救。

我們當中有些人或許像這位被開了眼睛的瞎子那樣,全然

接納耶穌;或許像他的父母那樣,不敢承認耶穌;又或許

像法利塞人那樣,心硬不願接受耶穌,卻以堂皇的藉口說

是為了保護信仰的純正,扞衛       天主的法律。

然而,人豈能以自己對       天主既狹隘又膚淺的認識去扞衛

偉大的       天主呢?

耶穌真光已來到世界,祂今天還在我們的生命中進行創造

工作,使我們逐漸成為完人;因此,讓我們敞開心靈,接

納祂的照耀、接受祂的創造;讓我們俯伏朝拜耶穌基督,

對祂說:「主,我信!」 阿們。

                                               ~張德福神父~      摘自梵蒂岡廣播電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