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四日上午,在保祿六世大廳,教宗方濟各主持今年的
首次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他繼續講解基督徒的
望德,指出從辣黑耳的哭泣中產生出希望和新生命。
辣黑耳是聖祖雅各伯的妻子,在生下次子本雅明時因難產
去世;耶肋米亞先知引用辣黑耳的哭泣來安慰處在流亡中
的以色列子民,鼓勵他們懷抱希望,重歸
天主(耶卅一15~17)。
教宗表示,藉著辣黑耳的悲痛和哭泣,先知指明了一個料
想不到的生命前景。
辣黑耳哀悼自己的兒子,他們從某種意義上是在走向流亡
的路上死去的。
教宗解釋說:面對喪失兒子的悲劇,一位母親不願意接受
安慰的言語或舉止;因為,這樣的言行總是不恰當,絕不
能減輕一個不能、也不願癒合的傷痛,這是一種與愛成正
比的傷痛。
這一切,每位母親都懂;今天,也有許多母親在哭泣,她
們不甘心失去自己的兒子。
教宗表示,辣黑耳不願受安慰,這教導我們也需要以審慎
、細微的態度對待別人的痛苦。
若要對喪失信心的人談希望,我們就應先分擔他的絕望;
若要擦乾受苦者的眼淚,我們就應與他一起哭泣;只有這
樣,我們的言語才能確實給人些許希望。
如果,我無法如此在哭泣、悲傷中發言,那麽就最好一言
不發;我們可以用愛撫和舉止,卻無需言語。
辣黑耳在分娩時刻接受了死亡,以便自己的兒子能夠生存
;對於流亡、被俘虜和遠離祖國的子女而言,這位母親的
哭泣現在是新生命的開端。
教宗說: 上主以一項許諾來回答辣黑耳的辛酸和哭泣,
這對她來說才是真正受安慰的理由:子民將從流亡之地歸
來,在信德中自由地活出自己與 天主的關係。
淚水生出了希望,這不容易理解;但是,千真萬確。
在我們的生命中,淚水經常播種希望,是希望的種子。
聖史瑪竇引用耶肋米亞先知的這段話,來描述無辜嬰兒被
殺死的事件,讓我們看到無自衛能力的人遭屠殺的悲劇,
以及權勢者漠視和殘殺生命的恐怖。
白冷城的嬰兒為耶穌而死;耶穌,這位無罪的羔羊日後也
為眾人而死。
天主聖子分受了人類的痛苦,我們不可忘記這一點;每當
有人向我提出這樣的難題,例如:神父,請告訴我,兒童
為何受苦呢?
我實在不知如何回答;我只能說:你要注視被釘十字架的
耶穌; 天主把祂的兒子賜給了我們,祂受了苦;也許,
你在那裡能找到答案。
但是,在我的腦子裡卻沒有答案。
天主賜予祂的聖子為我們奉獻自己的生命,我們應注視
天主的愛,唯有這愛能指明安慰的道路。
因此,我們說, 天主聖子參與了人類的痛苦,祂分受、
並接納了死亡;祂的聖言才是安慰的言語,因為,這言語
出自哭泣。
許多兒童仍是衝突和暴力的受害者,教宗在用阿拉伯語問
候朝聖信友時,特別提到來自約旦、伊拉克和中東地區的
信友們。
接著,教宗談到即將來臨的主顯節,他提醒眾人,在白冷
城誕生的耶穌臨在於全世界,祂就在我們身邊,為我們帶
來救恩、且願意居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