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無國界
依六十 1~6;弗三 2~3,5~6;瑪二 1~12
「小德蘭福傳之友」指導神師曾慶導神父讀經反省
今天的福音故事是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畫面;因為
在很多聖誕卡上面可以看到「三王來朝」的圖畫。
其實,今天的福音中,我們並沒有看到他們被稱為
「王」,只說他們是「賢士」;由於他們送的禮物
十分高貴,使人聯想到他們的身分可能是王族。
不論如何,這故事猶太的意義十分明顯,就是降生
人間、『變成選民一員的救主』,不是只為了猶太
人,更是為全人類降來;因為,祂願意所有的人都
得到救恩。
這幾位東方賢士代表了猶太選民以外、普天下所有
的人。
猶太人『被 天主選為選民』,其實不是因為猶太
人有什麽了不起的地方,正因為他們是平凡無奇、
夾在羅馬人、埃及人和希臘人等大國的窄縫裡求生
存的小民族。
猶太人的老祖宗亞巴郎來自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
方; 天主與梅瑟在西乃山與猶太人立盟約時,這
群猶太人是剛從埃及倉惶逃命出來,在沙漠裡居無
定所,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難民;但是,
天主偏偏就是喜歡揀選世上的弱小者來羞辱那自命
不凡的聰明有權勢者 (參格前一27)。
如果,自命不凡的聰明有權勢者因為沒有被選為「
選民」就心中不平衡,那就該戒驕戒躁,趕快學習
謙遜,從那些「不如自己」的小人物手中領受選民
的福分。
做選民的,當然也不能因此驕傲、自命不凡,該知
一切都是 天主的恩寵賜予,也該知道選民有一個
特別的責任和使命:把恩寵與別人分享。
亞巴郎被召選時是要做 天主祝福地上萬民的福源
(創十ニ2~3) ;十二宗徒被選是要把主的福音傳
給萬民 (瑪廿八19);伯多祿被選為耶穌在世上的
代牧,是要他「餵養」主的羊群 (若廿一15~17)
;保祿被召選是要他把福音帶給外邦人 (宗九15)。
這些被召選者為了履行他們的服務使命,要接受極
大的痛苦,甚至捨生 (伯多祿被釘在十字架上、保
祿被砍頭) ;但是,為主捨棄了生命,會得到天國
永生;為 天主付出越多,得到主的光榮越大。
任何「被選的人」都應該有同樣的心態,都要慷慨
分享、謙虛服務,不論被選做基督徒或是擔任教會
的職務、或是擁有特別的才能,神恩雖不同、職務
雖有別,都是為了建立基督的奥體『教會』 (格前
十二 4~十三 3) ;神恩、職務不同,不表示在
天主眼中有不同的價值;懷著同樣的愛與服務精去
做任何事,就有同樣的價值、同樣的光榮。
另一方面,今天的故事也表示,普天下的人都應該
尋找並接受真理;三賢士的謙遜是我們很好的榜樣!
他們沒有說 : 「我們是東方的人、他們是西方的人
,他們發生的事與我何干?」
他們沒有因為猶太人是「外國人」,就以民族意識
封閉了自己;相反的,不論真理來自何方,只要是
真理,他們就去尋找,且不辭勞苦地尋找;並且因
獲得真理就「喜出望外」。
我們今天的東方人或東方賢土們,是否也被過分的
民族主義、地方主義影響了我們的情緒,「因為不
是來自本地的」,就拒絕接受別人好的部份?
其實,天下一家、世界大同;外國人也是我們的家
人,外國人中好的部份是整個人類 (包括我們) 所
積累的好的一部份,外國人的成就也是整個人類 (
包括我們) 的成就。
同樣,中國人的成就也不只是屬於中國人的,是屬
於全人類的。
教會也一樣,是普世性的 ( catholic) ;教會中,
白人的聖人、黑人的聖人、拉丁美洲的聖人、越南
的聖人、日本的聖人⋯⋯ 都是「我們的」聖人;同
樣,中國的聖人也是普世教會的聖人。
真正寬廣包容的心胸會認為「真理不論來自那裏,
都是我可以接受的」; 天主子降生,要救贖的是
全人類,不只是猶太人、或歐洲人、或中國人、或
北方人、或南方人;藉著福音,外邦人在基督耶穌
内與猶太人同為繼承人、同為一體、同為恩許的分
享人。 (讀經二)
今天,三賢士追隨異星、找到救世真主的故事,也
給我們每個人的心路歷程 ( spiritual journey) 很
多的啟發; 天主給每個人派遣了不同的人、事、
物做為「異星」,帶領我們一步一步地走向祂。
但是,在我們的心路歷程中,我們真要做一位有目
的、有方向、肯吃苦的旅行者,不是一位漫無目的
、永遠俳徊的職業旅客。
有些人喜歡不受拘束、不須付出承諾、不須承擔責
任的宗教生活,或過一個宗教生活的「炒雜碎」,
就是在信仰裡挑選一些基督宗教的東西、一些其他
宗教或民間宗教的東西,或是一些「新時代」或流
行心理學的東西,並以「到我無所要求 (使我感覺
舒服) ,不用揹十字架」為挑選的標準。
這樣的信仰雖然是自己高明的創作,卻毫無用處,
不僅無法拯救我們,也無法給我們永生。
保祿宗徒告誡我們:基督是至寶;我們不要糊塗地
把此至寶和「其他不能自救的救世主」交換。
基督是太陽,其他充其量不過是一盞小煤油燈。
在我們的旅途中,我們不是無定向地奔跑 (格前九
26) ,是「以堅忍的心,跑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賽程
,雙目常注視著信德的創始者和完成者耶穌」 (希
十ニ1~2) 。
在走向基督的路途中,「路邊的野花不要採」!
在走向基督的路途中,我們也要小心時下有些人常
喜歡說的「每個人都要找他自己的路」,好像每個
人都是在暗中摸索似的。
其實,不是;我們要走的路,不少聖人、聖女已經
走過,他們累積的經驗、留下的途徑都使我們不必
從零開始,我們有這些「嚮導」、「模範」及教會
歷代積累的豐富智慧的帶領,會走得快捷得多、安
穩得多。
但願我們都謙遜聽從慈母教會的教導,我們就不會
走上彎路或歧路,也不會掉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