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先知必定不被人人悅納
圖: 耶穌在會堂講道。
主內的兄弟、姐妹:
在上個主日的禮儀慶典中,耶穌給我們傳報了極大的喜訊
;當時,耶穌在納匝肋會堂中誦讀了《依撒意亞先知書》
關於「 上主恩慈之年」的預言後,在眾目的注視下,以
權威宣佈說:「今天,這段聖經應驗了」(路四21)。
眾人聽了,明白耶穌要履行 上主恩慈的使命;所以,都
稱讚祂。
他們也明白,耶穌證實自己是受傅者默西亞;所以,都很
驚奇,並且深受祂的話感動(路四22)。
因此,我們很自然地會認為,耶穌這番動聽的話,肯定會
激發會堂裡的人,使他們「今天就立刻」群起回應耶穌、
跟隨耶穌。
我們也會認為,他們必將打破「沒有一位先知在本鄉是受
歡迎的」(路四24)這一個俗成定論,使耶穌成為第一位
在本鄉受歡迎的先知。
事實卻不然;先知在本鄉依舊不受歡迎、依舊不被悅納。
在聖經中,不管在那裏,先知們都常遭人排斥和受人迫害
,忠實承行 天主旨意的先知更要受許多苦、被人誣告和
蔑視、被人拒絕和反對、甚至被自己本鄉的人殺害(參閱
:列上十九10;耶卅五15,四四 4 ~ 5;宗七52)。
耶穌清楚知道,倘若,祂忠實地承行 天主的旨意,祂也
必會遭遇先知們相同的厄運。
耶穌並不被本鄉人一時興起的稱讚沖昏腦袋,祂很清楚,
自己身負 天主先知的重任。
先知不光是說動聽的話,為討人喜歡、受人悅納;先知必
需忠實地傳報 天主的救恩訊息。
耶穌本鄉的人為什麽會一時興起地稱讚耶穌呢?
他們很可能誤解了耶穌的宣佈,不明白「 上主恩慈之年
的應驗」到底意味著什麽。
聖史路加告訴我們說:他們覺得耶穌的話很動聽;但是,
也感到驚奇。他們可能認為,耶穌既然是他們本鄉的先知
,那麽,在這 上主恩慈之年,他們理當得到更多的特恩
;只要他們款待耶穌,那麽,耶穌就必定做專屬於他們的
默西亞,讓他們看見更大的奇蹟。
他們都染上宗教情愫慣常的疾病,寧可追求奇蹟,卻不願
享受 天主親臨的惠顧。
為了看見奇蹟,他們甚至把耶穌推到山崖上,就如魔鬼把
耶穌引到耶路撒冷聖殿頂上那樣,試圖強迫耶穌為他們行
奇蹟(參閱:路四 9 ~ 11)。
然而,耶穌向我們明示,奇蹟,並非信仰的要素;真正的
宗教信仰要求我們尋求 天主的臨在,讓 天主親自指引
我們的生活;祂使我們心胸寬大,惠及眾人。
天主的先知必需忠實地傳報 天主為普世萬民的救恩喜訊
,「只按真理教授 天主的道路,不顧忌任何人」(谷十
二14;瑪廿二16)。
耶穌更舉例說明,那只顧自己本鄉人的先知不是真先知,
那只尋求自身安逸的先知也不是真先知。
天主曾派遣厄里亞先知到漆冬匝爾法特的一位外邦人寡婦
那裡,又派遣厄里叟先知治癒敘利亞人納阿曼的癩病。
天主對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一視同仁,不分厚薄;以色列並
沒有獨佔 天主先知的特權。
耶穌本鄉的人一看出耶穌是忠實承行 天主旨意的先知,
不受他們掌控、不由他們支使,便對耶穌反目成仇,忿怒
填胸地要置祂於死地。
既然,耶穌不為他們行奇蹟;那麽,別人也休想獲享耶穌
的奇蹟;「耶穌卻由他們中間過去,走了」(路四30)。
耶穌從他們中間走了;耶穌怎樣脫離他們的毒手不是福音
的重點;重點是,他們短淺的眼界和狹隘的心胸導致他們
失去了耶穌的臨在。
聖史路加藉此事蹟提醒我們要當心不正的宗教情愫,不要
為了狂熱追求奇蹟,錯失了賜予我們奇蹟的源頭。
的確,在這事件之後,《路加福音》就不再提及納匝肋原
本在前幾章具有的重要地位;這地方似乎也被人遺忘了。
人們依稀記得納匝肋,只因為「納匝肋人耶穌」的緣故(
路四34,十八37,廿四19),祂被自己本鄉的人拒絕。
天主的真先知不但不為遭遇迫害或受到攻擊就畏縮不前,
反而愈加奮發圖強。
同樣,即使在某個地方深受人們的愛慕和擁戴,真先知也
不能被迷惑,放棄他原本向更多人傳報天國的使命;一如
耶穌在倍受眾人愛戴時所說的那樣:「讓我們到別處去,
到鄰近的村鎮去罷!好叫我也在那裡宣講;因為,我正是
為這事而來的」(谷一38)。
無論遭迫害、或受愛戴,先知總得以天國的使命為重。
我們在耶肋米亞先知身上也看到這一個先知使命的特質;
天主在耶肋米亞還沒出離母胎之前就召叫他做萬民的先知
,並派遣他去履行超過人力所能及的使命。
天主命令耶肋米亞先知去糾正人們深受世俗專制的信念,
譴責他們的懈怠,「對抗猶大的君王和首領、司祭和當地
的人民」(讀經一:耶一18);而且,他們必要攻擊他,
想盡法子將他打跨。
做為 天主的先知,耶肋米亞明白孤軍做戰的意義、懂得
革責瑪尼山園的憂悶、體會責任使命的沉重;在他的艱困
中,他養成對 天主的忠貞;在他的痛苦中,他學會對
天主的服從;他在人們面前不畏懼,所以,
天主不令他在人們面前畏懼。
他記得從他蒙召的那一刻起, 天主就向他保證,必會
由始至終與他同在,助佑他,使他成為「堅城、銅牆、
鐵壁」(耶一18 ~ 19),使他在面對人們的謊言和譭謗
時堅定不移;他堅信 天主對自己的許諾絕不食言。
雖然, 天主向他保證成功和勝利, 天主的國必要實現
;但是,成功屬於 天主、勝利屬於 天主、復仇也屬於
天主(羅十二19;希十30)。
因此,每一位 天主的先知和所有忠誠跟隨耶穌的基督徒
都必需謙卑地祈禱:「我主 上主,禰是我的寄望,從我
幼年時,禰就是我唯一的仰仗;我尚在母胎中,禰就保護
我,我出世以來就仰賴禰。
我的口要傳述禰的寬仁,終日不斷宣揚禰的救恩」(答唱
詠:詠七一5 ~ 6,15)。
忠信和不怕艱苦地履行先知的使命固然重要,不過,保祿
還告訴我們,這一切都要以愛做為原則和基礎:「我若有
先知之恩、有全備的信心,若沒有愛,我什麽也不算。
我若把我所有的財產全施捨了,捨身投火被焚;若沒有愛
,為我毫無益處」(格前十三2 ~ 3)。
其實,若沒有愛,先知的職務反而會成為我們跌倒的陷阱
,不僅絲毫無益於自己和別人,甚至還會帶來很大的禍害
;因為,它會使我們自大、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而
且還會讓我們輕易動怒,總是計較別人的過錯。
愛,是最大的德行,只有愛永垂不朽。
即使如此,愛卻絕不是抽象的觀念和虛浮的情感,是實際
使我們得救的恩寵;愛的恩寵以 天主聖父、聖子、聖神
為源頭和終向。
聖神將 天主愛的恩寵通傳給我們,使我們藉著聖子耶穌
得以進入 聖父的共融當中;因此,讓我們向
天主懇切祈求愛的恩寵,使我們都能在愛內忠實履行做為
天主先知的使命,向眾人宣揚 天主救恩的喜訊; 阿們。
~張德福神父~ 摘自 梵蒂岡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