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應在主內常常喜樂
索三14 ~ 18a;斐四 4~7;路三 10 ~ 18
在這將臨期的第三主日,教會邀請我們常常喜樂。
將臨期,是一個在精神上努力奮發並從內心悔改以準備
上主來臨的時期;但是,教會在今天卻允許暫停,建議
我們喜樂。
事實上,將臨期的確是一個喜樂的時期;因為,我們準
備救世主的來臨。
況且,為準備一位心愛的人和心地寬大的人的來臨,常
是一個喜樂的緣由。
誰能比得上耶穌基督更使人心愛呢?
誰能比祂更寬宏大量呢?
所以,在將臨期內,讓喜樂進入我們的心裏,是理所當
然的事;而且,教會也把喜樂納入將臨期中一個主日的
禮儀主題,也是對的。
就這樣,今天的前兩篇讀經邀請我們喜樂;而且,聖經
迎合將臨期的另一個特徵,那便是聖若翰所宣講的悔改
和等待救世主的來臨。
第一篇讀經堅持地邀請我們喜樂;那篇讀經這樣開始說
:『熙雍女子,你應歡樂!以色列,你應歡呼!』
這句話很相似聖母領報中天使所說的:『萬福,充滿恩
寵者』(路一28)。
這個相似之處提醒我們接受瑪利亞的喜樂;瑪利亞,是
熙雍女子,她被邀請要歡欣喜樂;為什麼呢?
因為,救援來了、救世主來了。
上主來到世界上如此邀請歡樂:『熙雍女子,你應歡樂
!以色列,你應歡呼!耶路撒冷女子,你應全心高興、
喜樂!』
讓我們把瑪利亞的喜樂接受到我們心中吧!這是得救的
喜樂,它是來自耶穌帶來的寬恕。
先知說:『 上主已撤銷了對你的定案,掃除了你的仇
敵;以色列的君王、 上主,在你中間,你再不會遇見
災禍!』
所以,根本不存在任何理由讓我們灰心、憂愁、失望,
這一切全是喜樂的理由;因為,『 上主、你的
天主在你中間,祂是大能的救世主』。
先知還使人明瞭這種喜樂是彼此的,我們被邀請要喜樂
;而且, 上主也因祂與我們的關係而喜樂:『祂必為
你喜不自勝,對你重溫祂的愛情,且因你歡躍喜樂,有
如在慶節之日』。
這篇讀經裡所表達的喜樂在基督耶穌內得以完成;誠然
,祂來到世界上,給我們帶來了喜樂,就如祂親自在若
望福音中說的:『我對你們講論了這些事,為使我的喜
樂存在你們內,使你們的喜樂圓滿無缺』(若十五11)
那麼,我們被邀請有喜樂,跟瑪利亞和耶穌一起喜樂,
我們沒有理由悶悶不樂;因為,
上主給我們帶來了救援。
對我們基督徒來說,就連我們生活中的考驗也會變成喜
樂的緣由;聖伯多祿宗徒寫道:『你們反而要喜歡;因
為,分受了基督的苦難,這樣好使你們在祂光榮顯現的
時候,也能歡喜踴躍』(伯前四13)。
在福音裡,耶穌尤其聲稱神貧的人、哀慟的人、受迫害
的人是有褔的(參閱瑪五 1 ~ 12)。
在第二篇讀經裡,保祿從監獄中邀請斐理伯人、【他可
愛的斐理伯人】要在 上主內歡欣喜樂:『你們在主內
應當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應當喜樂!』
在同一篇書信的另一段寫說:『同樣,你們也該喜歡 (
因我的祭祀 ), 也該與我一同喜歡』(斐二18)。
為什麼應該喜樂呢?
因為,『 上主臨近了!』(斐四7)
沒有多少天,我們就要慶祝耶穌聖誕節了,這是我們的
主耶穌來臨的慶節;祂變成嬰兒,成了我們的兄弟,為
同我們在一起。
由於祂的這種接近,我們就應該感到喜樂。
除了罪惡,沒有任何情況能使我們遠離祂;只有罪惡,
能使我們同祂暫時隔離;這是我們強迫祂接受,並非祂
所願;不然的話,祂常是接近我們的。
即便是當我們犯了罪,祂仍舊繼續以祂的慈悲接近我們
,等候我們求祂寬恕。
為此,保祿說,我們不要因為什麼小事就憂悶、悲傷;
我們隨時都能用祈禱和哀求向 上主陳述我們的請求、
我們的需要以及我們的擔憂。
這個已然是我們喜樂的重大緣由了:我們曉得常常能向
上主祈求;曉得 天主從來就不會拒絕我們的祈禱。
保祿宗徒還補充說:『以感恩的心』。
天主通傳給我們的喜樂,能激起我們感恩和感激的情懷
;而且,這個也增加我們的喜樂。
的確,只有當我們為了所得到的好處感謝 天主時,才
可達到圓滿的喜樂。
誰以自私、自利的方式接受 天主的賞報,他就得不到
真正的樂趣;誰把接受 天主的恩賜當做是個誠懇感謝
上主愛心的機會,並把這種愛心通傳給他人的話,他就
真正充滿了喜樂。
最後,保祿祝望斐理伯人,願 天主那超乎各種意想的
平安,必要在基督耶穌內固守你們的心思念慮。
平安與喜樂是並駕齊驅的;如果,沒有深刻的平安,就
不會有真正的喜樂;此外,沒有喜樂的話,平安就不會
徹底。
今天的福音邀請我們,繼續在準備耶穌聖誕節的道路上
邁進;這當然是以喜樂的心情。
群眾問若翰說:那麼,我們該做什麼呢?
聖若翰向那些真正有意的群眾提出了建議 : 上主要來
,祂已經近了;我們需要準備祂的來臨。
那種是最適當的方式呢?
可能想到做一些不尋常的事。
舊約中,米該亞先知記述,一位忠信的猶太人為了能夠
中悅 天主的來臨,他提出了建議:『我要到
上主那裏,叩拜至高者 天主,應進獻什麼?
應進獻全燔祭,還是應進獻一歲的牛犢?
上主豈喜悅萬千的公羊、或萬道河流的油?』(米六 6
~ 7)
那位忠實者還想到另一件事,對我們來說是一件最可怕
的事;但是,在當時卻被認為是莫大的奉獻:宰殺自己
的長子做為祭品。
然而, 天主藉先知的口回答說:『人啊!已通知了你
,什麼是善, 上主要求於你的是什麼;無非就是履行
正義、愛好慈善、虛心與你的 天主來往』(米六 8)
同樣,聖若翰向那些詢問他的人他們應該做甚麼的時候
,他回答說: 天主不要求不尋常的事,祂只要求關懷
與公平。
若翰向群眾說:『有兩件內衣的,要分給那沒有的;有
食物的,也應照樣做』。
與他人分享,才真正是準備 上主來臨的方式。
也就是說,不要把 上主的恩賜自私地保留給自己,是
與人分享,實際關懷那些有需要的人;這就是聖若翰給
人提出的第一個建議,為所有的人都有用。
後來,到他跟前來的有那些替羅馬人收稅的稅吏,他們
是屬於一個非常被猶太人輕視階級的人,他們被認為是
特別重大的罪人;因為不義,且與教外勢力合作。
他們也來詢問若翰說:『師傅,我們該做什麼呢?』
或許,我們會想,若翰會苛求他們做些不尋常的補贖。
相反地,他只說:『除給你們規定的外,不要多徵收!』
稅吏應該避免敲詐,實行正義,局限於上級規定的數目
徵收稅錢;可是,他們的名聲是,向來徵收的要比規定
的還高;若翰因此邀請他們放棄這種致富的方式,並以
真正公平的意識履行職務。
隨後,有軍人來到若翰那裡,問他說:『我們該做什麼
呢?』
若翰答說:『不要勒索人,也不要敲詐;對你們的糧餉
應該知足』。若翰還是沒有向他們苛求一些不尋常的事
,只是實行正義而已。
關懷與正義是兩種基本需求;如果,沒有它們,就不能
妥善地準備 上主的來臨。
對我們來說,依然如此;也就是在這耶穌聖誕節前的時
期,我們應該謹慎注重正義與誠實;此外,也多加注意
分享與關懷。
最後,若翰宣報耶穌基督:為此,人人心中推想:或許
,若翰就是默西亞。若翰本人以身作則實行正義,以他
謙虛的回答就可證明這一點:凡不屬於自己的,不佔為
己有。他不是基督,且毅然的說:『我固然以水洗你們
;但是,比我強的一位要來,就是解衪的鞋帶,我也不
配』。
這裡我們注意到,他非常謙虛,他是 天主所派遣的,
在開展他的使命上非常成功;然而,他坦白承認,他的
使命與耶穌的使命相比,簡直是次一級的。
他說:『我固然以水洗你們』;若翰願意使人明瞭,他
的舉動是一個象徵性的動作;事實上,他不能除去罪惡
,以水付洗,他只能象徵想要獲得的淨化。
同時,若翰宣告,比他強的一位要來,『衪要以聖神和
火洗你們』。這個宣告仿佛還不足以使人安心;因為,
若翰把要來的默西亞形容得好似一位執行判決的人:『
木欣已放在衪手中,衪要揚淨自己的禾場,把麥粒收在
倉內;至於糠秕,卻要用不滅的火焚燒』。
他宣告的是一個嚴厲的判決,令人害怕。
事實上, 天主是在另一種展望下準備祂兒子的來臨,
那就是展望仁慈。
當然,悔改一直是需要的;然而,罪人總不應該感到沒
有希望。相反的, 天主已然預料到祂的獨生子降生成
人,取名耶穌,就如瑪竇福音記述的 : 『衪要把自己的
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瑪一21)。
同時,耶穌自己也說:『我不是為審判世界而來,乃是
為拯救世界』(若十二47)。
世界末日,耶穌將要審判人,這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
但是,從現在起,祂已然顧慮到拯救他們,為的是最後
審判不是否定的。
為此,我們以莫大希望,不是以恐懼害怕的心情,等待
耶穌的來臨。
我們期待著祂來臨;因為,我們知道,祂的來臨,是
天父聖愛的至大恩賜,對我們來說說,耶穌的來臨是一
個莫大喜樂的緣由。
這樣,我們就能與本主日其它兩篇讀經的主題聯係起來
:『你們在主內喜樂吧!』『 上主臨近了!』『
上主、你的 天主,在你中間是一位大能的救世主』。
上主是一位救世主,祂把祂的喜樂通傳給我們,祂願意
我們的心充滿喜樂;如此,我們能以美妙的方式光榮
天主。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