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九日,在聖瑪爾大之家清晨彌撒的講道中
,教宗方濟各表示:教會的喜悅在於自己是一位
母親,走出去、尋找亡羊。
教會如果悲傷、自我封閉、如果不做母親;即使
有一張完美的組織架構圖,她也一無是處。教宗
因而勉勵我們做喜悅的基督徒、傳遞耶穌憐愛的
安慰。
在當天的第一篇讀經中,依撒意亞先知宣告說,
以色列子民在巴比倫流亡的苦役期已滿,要他們
接納 上主的安慰。
教宗從這一點展開他的彌撒講道;他說:『子民
需要安慰; 上主的臨在就是安慰』。
這種安慰,即使在苦役期也存在。
然而,我們常常逃避安慰、不信任;對自己的事
更為愜意、對自己的欠缺和罪過更為暢快。
一旦,聖神來臨、安慰來臨,使我們進入一種自
己不能掌控的狀態時,我們就想逃避
上主的安慰。
最大的安慰就是仁慈和寬恕;教宗想到厄則克耳
先知書第十六章的結局:子民犯下諸多罪行後,
上主卻說:我不遺棄你,而且還要給你更多賞賜
;安慰和寬恕就是我的報復。
教宗說:這就是我們的 天主;你們接納
上主的安慰吧,唯有祂能安慰我們。
然後,教宗談到,當天福音中,聖史瑪竇所記載
的亡羊比喻;教宗說:我自問教會的安慰是什麼?
就如一個人,若得到 上主的仁慈對待和寬恕,
便備感安慰;同樣,教會若走出自我,便會歡天
喜地、大事慶祝。
在福音中,那位去尋找亡羊的牧人,本可以像精
明的商人一樣算筆賬:還有九十九隻;如果,只
丟失一隻羊,不算什麼。
考慮一下收益和虧損,還可以,就這樣吧。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他有一顆牧人般的心,去
尋找那隻亡羊,直至找到為止;然後,很高興地
大事慶祝。
教宗說:教會的喜悅,即在於走出去、尋找遠方
的弟兄、姐妹;這樣,教會便成了母親,孕育了
眾多子女。
教會如果不這麼做,如果,固步自封;或許,她
有完善的組織、有一張完美的組織架構圖,事事
安好,一切整潔;但是,缺少喜悅、缺少歡樂、
缺少和平,必會成為一個灰心喪氣、焦慮、悲傷
的教會。
這樣的教會更像是老處女,不是母親。
這樣的教會一無是處,如同一個老古董。
教會的喜悅,在於孕育;教會的喜悅,在於走出
自我、孕育生命;教會的喜悅,在於去尋找迷失
的羊;教會的喜悅就是牧人的憐愛、母親的溫柔。
在讀經一的結尾,依撒意亞先知描繪了這樣一副
畫面:祂如牧人般牧養自己的羊群,用祂的手臂
把羊群摟入懷裏。
教宗解釋說,走出去、生育眾多子女,就是教會
的喜悅所在。
願 上主賜予我們恩寵,使我們做喜悅的基督徒
,為慈母教會孕育新子女的事業效力。
願 上主保護我們,使我們不致陷入悲傷、急躁
、氣餒、焦慮的基督徒的態度;他們把教會安排
得完美無缺,卻沒有子女。
願 上主用走出自我的慈母教會的安慰,來安慰
我們,用耶穌的憐愛和祂仁慈赦免我們罪過的安
慰,來安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