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愛,勝於全燔祭和犧牲 (谷十二 28~34)
作者 蔣劍秋神父
有一位經師聽見了他們辯論,覺得耶穌對他們回答得好
,便上前來,問祂說:「一切誡命中,那一條是第一條
呢﹖」
耶穌回答說:「第一條是:『以色列 ! 你要聽 !
上主我們的 天主是唯一的 天主,你應當全心、全靈
、全意、全力愛 上主、你的 天主』。
第二條是:『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
再沒有別的誡命比這兩條更大的了」。
那經師對耶穌說:「不錯,師傅說得實在對;祂是唯一
的,除祂以外,再沒有別的。應以全心、全意、全力愛
祂,並愛近人如自己,遠超過一切全燔祭和犧牲」。
耶穌見他回答得明智,便對他說:「你離
天主的國不遠了」。從此,沒有人敢再問祂。
猶太人講愛人,是愛自己同祖同宗的猶太人,不是愛外邦
人。
耶穌將愛人的範圍擴大到所有的人,不分種族、不分膚色
、不分宗教;同時,耶穌把愛主與愛人變成一條誡命,告
訴我們,愛主與愛人是分不開的。
最重要的是,愛的實踐遠超過一切全燔祭和犧牲;也就是
說,實踐愛,比甚麼都重要;因為,愛必需是一種行動,
沒有行動的愛,根本不是愛。
如何去實踐愛 ?
我們拿法利塞人的言行同耶穌的言行做個比較,便可看出
它的真諦。
法利塞人很喜歡把衣繸加長、把經匣加寬,十分注重外表
。耶穌穿的只是一班平民服裝,樸實無華。
法利塞人祈禱,愛在大庭廣眾前,伸開雙手,自我吹噓;
耶穌祈禱,總是到無人的地方,靜靜地與 天父交談。
法利塞人齋戒,愛將臉上塗上白色、披頭散髮,盡量顯得
憔悴。耶穌齋戒,總是將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梳得整整
齊齊,精神顯得更飽滿。
法利塞人施捨,總愛打鼓吹號,怕人不知道;耶穌施捨,
右手做的好事不讓左手知道。
法利塞人輕視貧民與罪人,不與他們為伍,更不會去關心
他們。耶穌愛窮人,更愛罪人;不但關心他們,更以實際
行動去幫助他們,解決他們的困境。
從耶穌的言行,我們已經看出,實踐愛,應出於對人的關
心和對 天主的虔誠;否則,會流於形式主義,變成沽名
釣譽之人。
法利塞人遭到耶穌的責斥,正是因為他們太注重形式、排
場,忽略了內心的善良;他們忘了『我喜歡仁愛,勝過祭
獻』的話。
不幸的是,愛主、愛人的人,今天,也未能完全免於形式
主義;凡事講排場,好像在演戲。戲演完了,至多,批評
一下戲裝的美醜、台詞的好壞;自己內心留下了甚麼,給
別人帶來甚麼,就無法說出了。
彌撒成了舞台劇,劇完人散,經常未能加強自己同
天主的溝通和關係。
去過羅馬伯多祿大殿的人,多不知聖體在那兒;見過教宗
的人,多數未想到他是基督的在世代表。
碰到需要幫助的人,多會轉身而過,少有去注意他們的。
實踐愛,勝於全燔祭和犧牲;耶路撒冷的聖墓大殿,其貌
不揚,卻是天人交往的好地方。
( 摘自 把福音活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