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七日、主日,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泛亞馬遜
世界主教會議閉幕彌撒時,教宗方濟各強調,為恭敬
天主,不是自我崇拜,我們必須承認自己內心的匱乏
和需要憐憫,要與窮人交往;謹記 : 唯有在我們感到
內心匱乏時, 天主的救恩才施展作為。
彌撒開始前,在一位手捧亞馬遜土壤和植物的原住民
的率領下,世界主教會議的神長們走向祭台,教宗手
持與會代表們贈送給他的權杖走在隊伍末尾。
在奉獻禮中,這罐土壤和植物由世界主教會議列席的
平信徒和修女呈送到祭臺上。
在講道中,教宗依照當天的《福音》和讀經論述了三
個人物的祈禱,即耶穌比喻中的法利塞人和稅吏(路
十八 9~14)以及《德訓篇》卅五15~17,20~22
中謙卑的人。
在《路加福音》中,法利塞人在聖殿祈禱,感謝
上主,因為,他不像其他的人;他還誇耀他自己恪守
每項戒律。
但是,他忘記最重要的誡命,即愛 天主和愛近人。
教宗說,這個人的悲劇正是沒有愛,他把祈禱變成自
我讚美;他沒有向 上主提出任何請求,因為,他不
感到自己有需要或有欠缺,反而是覺得自己有功勞。
在 天主的聖殿內,他恭敬的卻是他自己。
許多著名的基督徒團體、 天主教徒走的正是這條路
除了忘記 天主外,法利塞人也忘記了近人,甚至鄙
視近人;在他看來,這位近人沒有價值,他認為自己
比別人優秀,別人只是其他的人、被丟棄的人,應該
與之拉開距離。
教宗強調,在生命和歷史中多次呈現這種動態,誰在
前面,就像法利塞人對待稅吏那樣,竪起圍牆,加大
距離,使別人被丟棄得更遠。
教宗說,這種情況今天也屢見不鮮!我們在世界主教
會議上談到受造界、人和亞馬遜居民受到剝削的情況
,談到人口販運、人類做為交易的情況!停止掠奪他
人,不再使我們的弟兄、姐妹和大地姐妹受到傷害,
這些仍不足以彌補過去的錯誤;因為,我們在亞馬遜
被損壞的面容上看到了這些過失。
自我崇拜藉著虛偽的形式繼續它的禮儀和祈禱,忘記
恭敬 天主的真正禮儀,這禮儀總是透過愛近人來實
現。
許多人自稱是 天主教徒,卻忘記自己是基督徒和應
有的人性;教宗邀請衆人祈求恩寵,切莫以為自己高
人一等、一切都搞定,也不要成為憤世嫉俗和嘲笑別
人的人。
談到稅吏的祈禱,教宗說,他沒有以自己的功勞、是
以自己的過失做為開端;沒有顯示自己的富有、卻是
自己的貧窮……。
上主垂聽了他的祈禱;雖然只是寥寥數語,卻是態度
真誠的祈禱。
事實上,他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都不敢,他承認
上天浩瀚無比,自己自覺卑微;他的祈禱發自內心,
把心置於 天主面前,不圖表面工夫。
祈禱,正是讓 天主看到我們內心,不佯裝、不尋找
藉口、不為自己辯白。
教宗表明,稅吏讓我們重新發現我們的起點,那就是
把自己視為需要救恩的人,這是恭敬 天主的第一步
; 天主憐憫那承認自己匱乏的人。
正如古代隱修士教導的那樣,各種靈性錯誤在於認為
自己是義人,把 天主、唯一的公義留在門外。
教宗指出:如果,我們真心實意地注視自己的內心,
我們就會看到在自己內既有稅吏、也有法利塞人。
我們有點兒像稅吏,因為我們是罪人;有點兒像法利
塞人,因為我們自負、能夠為自己辯白……。
讓我們祈求恩寵,感覺自己是需要憐憫和內心貧乏的
人。
《德訓篇》中那位謙卑人的祈禱穿雲而上,直接上升
到 天主面前;那自稱義人的祈禱卻留在地面,受制
於利己主義的引力。
教宗解釋說,這是因為 天主子民憑著信仰意識在窮
人身上看到高天的守門人,在法利塞人的祈禱中卻沒
有這種意識。
是窮人在決定是否為我們敞開永恆生命之門,他們不
將自己視為今生的主人、不將自己置於別人前面,他
們只在 天主內享有自己的財富。
最後,教宗總結道:在這次世界主教會議中,我們有
幸聆聽了窮人的聲音,反思了他們受到掠奪發展模式
的威脅,生命呈現出不確定性的狀態。
雖然如此,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向我們表明,
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現實情況、伸出雙手把它做為恩典
來接納是可能的,同時明瞭居於受造界之中不應將之
做為利用的途徑,應是予以守護的家園,信賴
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