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藏區教友送別【貢山教會慈父】
摘自 天亞社
一月二日下午三時,雲南怒江、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十八所 天主堂一起敲響鐘聲,並默哀兩分鐘,送別在這
偏遠山區服務藏區教會多年的老會長虎俊傑。
虎俊傑,聖名谷里( Guy ),十二月卅一日當天安息主懷
,享年七十四歲。他的葬禮由其侄兒虎文華神父和在貢山
服務的丁耀華神父主持;參禮者有修士、修女及教友約二
、三千人。
二十多輛汽車組成的送別車隊,把虎俊傑遺體從貢山縣城
送回迪麻洛村委會從尼堂區;途經兩個堂區時,分別敲鐘
及停留數分鐘以表哀傷。
當遺體運抵從尼堂區時,已有來自七座山上堂區的教友在
守候。
遺體在那裏擺放、停留約一小時,全縣的教堂同時敲鐘,
告別這位「跑到終點」的老會長。
之後,虎氏的遺體再由從尼堂區送往啊魯拉卡教會墓地;
從此,與其二哥、前任貢山縣 天主教會總負責人若望,
以及曾擔任地方堂區負責人的弟弟一起長眠。
這十六里的路程不是柏油公路,需由二百多人輪換抬送。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會消息人士對天亞社說,老會長雖
沒做過甚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情,卻為教會嘔心瀝血;他的
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牧人』。
他解釋,由於交通、生活習俗及語言等因素帶來的重重困
難,給福傳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傳教人員每天都要爬山
涉水、早出晚歸,僅僅靠自己的雙手、雙腳去走遍藏區的
山山水水。
虎俊傑從傳教士那裏學習教會的知識,並以漢語、藏語、
兩者近似的獨龍語和怒語及傈僳語四種方言傳教。
貢山縣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屬的一個自治縣,國
境線長達約一百多公里,面積逾四千平方公里,地勢呈
「三山夾兩江」高山峽谷地貌,最高海拔五千多米,最低
也有一千多米。
這位消息人士讚揚【虎俊傑是 天主賜予藏區教會的禮物
】;他擔任教會總負責人期間,共建造八座新堂,同時,
也修繕因歲月流失的舊堂;又大力支持聖召,培養出多位
神父、修士、修女及優秀的傳道人員,包括各堂區會長及
堂管會成員。
他憶述,曾擔任怒江州政協、宗教界代表的虎俊傑,幼時
因父親逃亡異鄉,母親遭受牽連,他十五歲時就被學校趕
出校門,在交通部門幹苦工,養家糊口。
由於他勤勞、勇敢,獲交通局留守單位工作。
虎氏特別關注貧困地區的交通要道,並負責修建鄉村公路
;之後,更擔任起貢山縣交通局副局長。
為了貢山縣 天主教會工作的需要,虎俊傑提前退休,於
一九九八年,肩負起總會長一職,全心全力召集、並帶領
整個貢山教會系統化、統一化,使之成為整個雲南藏區最
集中、最有規範的教會。
消息人士表示,虎俊傑有十位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四;
除了他被視為貢山教會的慈父,他全家都熱心傳教,對地
方教會同樣功不可沒。
尤其,他的父親咱嘎利(匝加利亞的藏語),更是傳教士
當年培養的藏區重要人物,是人人皆知、人人緬懷的偉大
人物。
他指出:「在教難期間,咱嘎利接替傳教士把福音的種子
灑在雪域高原,並用鮮血和汗水澆灌,使之成長、發芽;
最後,自己是妻離、子散」。
虎俊傑的父親歷經千辛萬苦,最後,抵達台灣保全性命;
三十餘年後,他又返回藏區繼續撒種、澆灌;直至一百零
三歲,他安息主懷。
在父親流落異鄉期間,傳教的責任就落在兄長若望身上;
他不辭辛勞,用心去尋找並安撫遺失的羊群,直至生命的
最後一刻;他享年五十六歲。
然後,就由虎俊傑擔起貢山縣 天主教總負責人的職責。
一位曾到訪雲南藏區的外省神父對天亞社說,雲南特有民
族中,人口最少、且較為古怪的獨龍族,過去沒有教友;
這些年,他們辛苦傳教,現在,已有近二百位教友了。
目前,藏區約有一萬多位教友、三十餘座教堂,其中貢山
縣就有十八座;但是,在當地只有兩位神父留守服務。
在貢山地區的藏族、獨龍族、怒族及傈僳族等少數民族中
,約有七千位 天主教徒。
當地教會人士感慨地說:「這裡處於被世人遺忘的角落,
很多人都不會明白我們生活的艱辛……甚至,不能明白我
們身心的渴望。
若沒有 天主的陪伴,是無法堅守這片神奇的雪域高原和
全心、全力去服務他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