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願意與我們為伍
瑪竇福音三 13~17
薛恩博樞機著 丁穎達教授譯
默想:
聖誕季節,對我來說,總是結束得太突然;節慶還沒過完
,聖誕裝飾就都已經清得一乾二淨了。
耶穌聖誕節期也在今天以主受洗節、在教會禮儀年裏落下
帷幕。
在過去,馬槽會擺放得更久,一直到二月二日「聖燭節」
。耶穌出生後四十天,根據猶太律法,聖母瑪利亞到耶路
撒冷聖殿獻祭、取潔。與此同時,她將她的頭胎首生男兒
「還給」 天主;因此,二月二日又稱為「獻主節」。
耶穌到三十歲才從洗者若翰那裏領受洗禮;為甚麼,一年
當中那麼多天,偏偏祂受洗的慶日被選在聖誕節期的結尾
呢?耶穌的受洗與祂的誕生,究竟有多大的關聯呢?
在今天的基督徒家庭裡,孩子們大多出生後不久就領洗,
這個習慣可以追溯到初期教會的歲月。
該種做法與洗者若翰呼籲眾人悔改的時代不太一樣。
那時,很多人聽從了若翰的召喚,來到約但河畔,承認自
己的罪,在水中受浸、以求罪的赦免。
聖史路加生動地細數了來受洗、並尋求赦罪的人:軍人、
妓女、稅吏以及從事其它各行各業的群眾。
忽然,耶穌出現在他們當中!
若翰驚惶失措;禰怎麼與他們為伍?
總而言之,禰不需要悔改!
若翰抗議道:我應該受禰的洗;不是禰受我的施洗。
儘管如此,耶穌堅持要與這批各色人等、充滿罪愆的群眾
一同領洗。祂這樣做,完全是出於 天主的旨意。
是甚麼動力促使祂邁出這一步呢?
祂為甚麼要離開納匝肋、告別家人、放棄祂的本行呢?
祂在三十年之久的時光裡,完全度著毫不起眼的日子,從
事木匠手藝為生;現在,祂要走出去、公開傳教了。
耶穌的第一站竟然是到若翰那裡,與準備悔改的罪人為伍
;祂的第一道正式公開作為,好似祂的「生命議程」。
從一開始起,耶穌就定下基調,顯明祂生命的目標:
到我們罪人當中,視祂自己為我們中的一員。
甚至,祂的名字也離不開這使命:耶叔亞、即耶穌,在希
伯來文中就是「 上主拯救」的意思。
天使曾在夢中向若瑟解釋說,瑪利亞懷孕的孩子要取名叫
耶穌;因為,『祂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
來』。
由此,耶穌的誕生與祂的受洗之間有多大關聯的答案就在
這裏:因為,祂降生,是為了把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
那就是為甚麼祂雖然貴為 天主子,卻降生成人;那就是
為甚麼祂來到約但河邊、來到我們罪人當中,以便能親自
肩負起我們罪愆的重擔。
祂完全沒有用鄙夷的目光去看待那些來找若翰的人;相反
地,祂選擇與他們為伍。
天主毫不遲疑地宣示祂的讚許:「這是我的愛子」。
歡慶耶穌聖誕節,會變成虛功一場;如果,我們無法在心
中把握和明瞭這道理: 天主愛我們所有人如同祂的子女
;正因為如此,祂派遣了祂的聖子來到我們當中,做迷路
者的人子,好讓我們迷途知返,重回 天父的家。那樣,
祂就能再次對我們每個人說:你也是我鍾愛的孩子!
反省與實踐:
1. 耶穌出現在前來受洗、並尋求赦罪的人當中!
即使是毫無罪性的 天主子耶穌也謙遜地接受若翰的洗
禮;耶穌說:「我們應該以這種方式完全履行
天主的旨意」。
耶穌的受洗,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2. 當耶穌接受洗禮時,天上的聲音傳來說:「這是我的愛
子,我所喜悅的」。
我們是否常為世事忙碌,忘了天上的家鄉呢?
3. 領洗的水洗去了我們外面的污穢;聖神的降下,淨化了
我們內心的罪惡;我們是否常常歡迎聖神來到我們心中
,天天更新我們的心靈呢?
信友禱文:
1. 請為教會祈禱
求主護佑慈母教會向她的子民廣施恩寵,使所有接受過
洗禮的教友們充滿喜樂與感恩的心情,感恩
天主所賜的聖洗宏恩。
2. 請為自己的信仰堅定祈禱
求主幫助我們能夠、而且願意花更多的時間來到
天主面前祈禱,使我們更認識 天主的旨意,以
天主的愛來關懷世上所有的不幸,並更堅定自己
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