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前往位於羅馬市區
的聯合國糧農組織所在地,會見正在那裏出席第二
屆國際營養大會的人士,向他們發表一篇講話。
第二屆國際營養大會,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
生組織共同舉辦,以【改善營養、改善生活】為題
進行討論。
教宗在講話中強調,饑餓的人向我們要求尊嚴,不
是施捨;我們只有掛慮忍饑挨餓和營養不良的人,
才能保障人人享有糧食的權利。
在對抗饑餓上遇到的阻力,教宗說:【市場優先】
和【盈利至上】,阻礙著對抗饑餓和營養不良,將
食物貶低為平常的一種商品,使之成為金融投機的
對象。
在談新權利的時候,饑餓者就在那裏、在街上的角
落裏;他要求公民身分、要求自己的境遇被顧及到
、要求得到基本健康飲食。
他向我們要求尊嚴;不是施捨。
教宗說,今天,人們大談權利,卻常常忘記義務;
也許,我們很少掛慮那些挨餓的人。
另一方面,各國的命運比以往更加相互關聯,有如
一個家庭的成員彼此相依;因此,國際機構所制定
的發展計畫,該當顧及普羅大眾如此頻繁的渴望,
使人的基本權利,尤其是饑餓者的權利在各種境況
下得到尊重。
首先需要掛慮的,必需是人本身、那些缺少日用糧
的人;他們不再關心生命、家庭和社會關係,只為
生存搏鬥。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五日,在以營養為題的首屆國際
會議上,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曾呼籲國際社會警惕
【充裕的自相矛盾】。教宗方濟各提到這位聖教宗
的話說:有足夠的糧食為所有的人,卻不是所有人
都有得吃;我們看到的是浪費、丟棄、過度消費及
把糧食用於其它目的;這就是自相矛盾!
不幸的是,這自相矛盾繼續存在。
【充裕的自相矛盾】和【缺乏關懷】是必需克服的
挑戰;教宗說:一國若缺乏關懷,眾人都會感覺到
;關懷,使人能與他人相遇、建立彼此友愛關係,
超越差異和局限,共同尋求公益。
教宗指出,若人類意識到自己在 天主的創造計畫
中負有責任,他們就能夠互敬互重,不再彼此爭戰
,毀壞地球,使它變得貧瘠。
國家也如此;眾國被視為人與各民族的團體,必需
依照共同協議行事,憑藉國際法提供的原則及準則
彼此協助。
一個永不枯竭的啟發泉源,是銘刻在人心中的自然
律,它說的語言,人人都能聽懂:愛、公義、和平
,它們彼此不可分離。
如同人一樣,國家和國際機構也必需本著對話和彼
此聆聽的精神,接納和培養這些價值。
只有這樣,養育人類家庭的目標才能實現。
不論在那裏,每位男女老少都必需能夠得到這些保
障。
天主教會藉著持續關懷世界各地窮人和有需要者的
生活,設法在這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聖座也本著
同一條路線在國際機構發揮作用。
教宗說:就是說,以這種方式來識別和採納必需使
公正國際體系的發展得以實現的標準;這些標準,
在道德上以真理、自由、公義和關懷為支柱;在法
律上,包括在糧食權利、生命和度有尊嚴生活的權
利之間建立關係,以及在受到法律保護和分享世上
經濟財富的道義上建立關係;因為,忍饑挨餓的人
經常得不到法律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