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的代價


主內的兄弟姊妹:


在這三個星期連貫的逾越奧迹信仰主題中,我們已經默想了「愛的熱情」


和「愛的道路」兩個主題。


在默想「愛的熱情」時,我們看見了耶穌基督自己就是    天主的聖殿,是


天主臨在及    天主施予救恩的真實標記。


在默想「愛的道路」時,耶穌基督則親自呼籲和催促我們要瞻仰祂、相信


祂、幷與他一起走在回歸到    天主那裏的道路。


今天,我們繼續默想三個連貫主題中的最後一個:「愛的代價」,也就是


耶穌爲了使我們能瞻仰祂而必須「被舉起」,以自己的生命做爲祭獻,使


我們能借著他,重新享受    天主的愛。


耶穌「被舉起」的時候,就是耶穌的「時刻」、圓滿的時候,那時,所有


瞻仰他的人都能獲得永恒的救恩。若望福音很多次提及耶穌的「時刻」


(若二 4;七 6830;八20;十二27),前面幾次提及這「時刻」時,


不是解釋說它還沒來到,就是說它還沒有成熟;然而最後一次,即在今天


的福音中,清楚地表明耶穌是爲了這個「時刻」而來。


但是,對它的來到却深感焦慮:「現在,我心神煩亂,我該說什麽好呢?


我要說: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刻罷!然而,我正是爲此,才面對這時刻。


父啊!光榮禰的名字罷!」


就當耶穌表達了他面對痛苦的焦慮,但是,仍堅决要光榮


天主的意願之後,有聲音來自天上堅强他和肯定他。這來自天上的聲音,


耶穌說,幷不是爲了他自己,而是爲了我們而發的。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耶穌內在的自我意識和他對    天主的認識;這是


耶穌的自我身分和使命的意識,是耶穌的自我認知。這種認知是一種肯定


的「知道」,而不是一種有待證明的疑問;耶穌肯定地知道    天主愛他。


這種知道,是一種生命基礎的認知,也就是一種使他藉以存在和活著的認


知;這一種認知,不是一種需要加以證明的疑問,所以,耶穌不必借著一


些外在的徵兆來證明    天主是否真地愛他。


由於耶穌的自我認知,他常把他的「時刻」與他的逾越奧迹相連,幷以服


從    天主爲自己生命的使命。在耶穌的逾越奧迹中,最重要的一個事件就


是「被舉起」(若十二13;三14;八28;十二32),它的目的是爲引人歸


向他,幷借著他回歸到    天父那裏。


耶穌說:「至於我,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衆人來歸向我」


(若十二32);因爲「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


父那裏去」(若十四 6)。


耶穌必須「被舉起」,人才能有重回    天主那裏的可能。


爲了使人認清逾越奧迹對人的效益,耶穌更在今天的福音中把他的「被舉


起」,類比成「一粒麥子落在地裏的死亡」。


麥子在地裏的死,是爲了成爲一棵竪立的樹,使人能享受它豐盛的果實;


耶穌的死也是一樣,爲使人能獲享效益。


在這場景下,我們馬上也會想起撒種的比喻(瑪十三1-9)和芥子的比喻


(瑪十三  31-32) 以及在達尼爾書中拿步高所夢見的那棵樹。


達尼爾把這棵樹解釋爲,拿步高的權勢將伸展達於地極(達四 19);這棵


樹也可以前瞻性地隱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被舉起」,使所有的人都能在


它的蔭下受到保護和由它獲得滋養:「這棵樹長的非常粗壯,高可摩天,


大地四極都可見到;樹葉美麗,果實繁多,足以供養一切生靈,田野的走


獸安息在它的蔭下,空中的飛鳥棲息在它的枝杈上,一切生物都由它獲得


供養」(達四 8-9)。


從這觀點看,耶穌「被舉起」的時候,就是今天取自耶肋米亞先知書的讀


經一所叙述的「    上主要與祂子民訂立新約」的時候。在這新盟約中,


天主要做人民的    天主,人民要做    天主的子民,「人人都要認識    天主」。


這種「認識」,是在恩寵和真理上的認識    天主,它以耶穌對


天主的認識爲典範,也以耶穌爲中介;因爲,「恩寵和真理是由耶穌基督


而來的。從來沒有人見過    天主,只有那在父懷裏的獨生者,身爲


天主的祂給我們詳述了」(若一17-18)。這種「認識」,也是關係上的認


識    天主,它要喚起人與人、人與    天主以及團體與團體之間最親密及最


圓滿的生命和愛。


然而,人心是複雜的,甚至是病態的;耶十七 9 就說過:「人心最狡滑、


欺詐,已不可救藥;誰能透識?」


人看不見自己一方面崇敬    天主,另一方面又譭謗    天主的矛盾;


天主就曾憤怒地指責人民說:「怎麽?你們竟偷盜、凶殺、通姦、發虛誓


,向巴耳獻香,跟隨素不相識的外方神祗,然後,來到這座歸我名下的殿


裏,立在我面前說:「我們有了保障!」好再去行這一切可惡的事?」


(耶七 9-10)。


由於    天主的責備,人的確也開始意識到,必須改變自己的心,幷且也多


次向    天主保證,要全心、全意跟隨    上主;然而,最後,人仍然只在外


表上遵守    天主的盟約和奉行    天主的法律。因此,人不得不承認,只有


天主才能促成人真實地轉化:「禰使我歸來,我必歸來;因爲,禰是


上主、我的    天主。的確,我自離棄禰以後,我已後悔;在我覺悟以後,


我拍腿自慚自愧,因爲,我又染上了我少年時的恥辱」(耶卅一18)。


如此,    天主必須自己采取主動與人建立新盟約;在新盟約中,


天主將親自領導人民,將祂的法律根植於人的心中,不再書寫在石版上或


書上;換句話說,    天主將親自教導人民。


這種與    天主親密關係的先决條件就在於赦罪,好使人能再次與


天主建立合適的關係:「我要寬恕他們的過犯,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


(耶卅一34)。然而,有罪必有罰,我們說過,這是    天主正義的原則。


天主要赦免人的罪,    天主就必須爲人負起罪的後果、罪的罰。


這就是今天讀經二的重要信仰宣言:「祂雖然是    天主子,仍然借著所受


的苦難,學會了服從,且在達到完成之後,爲一切服從祂的人,成了獲得


永遠救恩的根源」。


天主爲了救人,必須付出犧牲自己親生兒子的代價;這是


天主堅决救人的意願。耶穌以虔敬    天主之心,服從了    天主的這個意願


,使救恩成了人白白的恩寵,任由人取捨,只要相信,就能得救;不相信


,就不能得救。


耶穌認識罪惡,不是因爲他犯了罪,是因爲他承受了罪惡的後果;罪惡的


後果就是死亡。耶穌爲人付出了死亡的代價,好使人能借著他的死亡獲得


生命;耶穌以自己的「被舉起」,爲人換取能在恩寵中生活的恩寵:


「祂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 8)。


因此,讓我們努力認識    天主,以感恩之心相信    天主,承認


天主爲我們所付出的代價是有效的。讓我們相信是    天主賜給了我們獲得


救恩的可能,在恩寵中生活的可能,甚至選擇救恩的可能,使我們最終選


擇恩寵和救恩。 阿們。      張德福神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