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死入生(路十九 28~40)
作者 蔣劍秋神父
耶穌說了這些話,就領頭前行,上耶路撒冷去了。
及至臨近貝特法革和伯達尼,在一座名叫橄欖山那裏,耶穌派遣兩位門徒說:
「你們往對面的村莊裏去,一進村,就會看見一匹拴著的驢駒,從來沒有人騎
過;把牠解開,牽來。
如果,有人問你們說:你們為什麼解牠﹖你們要這樣說:主要用牠」。
被派的人去了;所遇見的,正如對他們說過的一樣。
他們正在解驢駒的時候,驢駒的主人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解這驢駒﹖」
他們說:「主要用牠」。
他們遂把驢駒牽到耶穌跟前,把他們的外衣搭在驢駒上,扶耶穌騎上。
前行的時候,人們把自己的外衣舖在路上。
當他臨近橄欖山的下坡時,眾門徒為了所見過的一切奇能,都歡欣的大聲頌揚
天主說:「因 上主之名而來的君王應受讚頌!和平在天上,光榮於高天」。
人群中有幾位法利塞人對耶穌說:「師傅,責斥你的門徒罷!」
耶穌回答說:「我告訴你們,這些人若不做聲,石頭就要喊叫了!」
經常有人會問 : 為什麼,耶穌非得受苦受難、死在十字架上,才可以救贖人類
? 除此之外,就沒有更好的方法 ?
聖經告訴我們,透過苦難、死亡來救贖人類,這是
天父的旨意;耶穌甘心情願服從。
在 天父看來,這畢竟是最好的方法,最能顯出祂的慈愛。
在我們中國的三國時代,周瑜為了幫助孫權鞏固國本,曾同黃蓋串演【苦肉計
】;結果,大敗曹操。黃蓋甘願受苦受難,是為了拯救吳國的子民,讓他們得
以活命。
在歷代戰爭中,常有些志士拋頭顱、灑熱血,以自己的生命去換取國家的獨立
自主和人民的自由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成功者的背後,都有一段痠痛的犧牲與奮鬥;任何成就,都得
付出代價 ~~死,而後,生。
耶穌的使命,不是在於他個人的成就,也不是在拯救一國的人民;是要從惡魔
手中解救出全人類。
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苦肉計。
惡魔以為,耶穌受苦受難、被釘十字架上死,是徹底的失敗;未料到,
耶穌的死,卻是一次無言的勝利;因為,他從死者中復活了,永遠不再死
。耶穌的死,成了永恆的祭獻。
黃蓋死了;烈士們也死了;他們所拯救的國家亡了,人民也不存在了。
耶穌的死,卻使世世代代的人獲救,使他的國度直到永遠。
今天,耶穌以和平之王的姿態進入聖城,勇敢地面對即將來臨的死刑,視死如
歸;這正是他的偉大處。
出死入生,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 摘自 把福音活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