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亞大納削(St.Athanasius)5月2日
主教、聖師(296-373)
「我信唯一的主、耶穌基督、 天主的獨生子,祂在萬世之前,由聖父所生
;祂是出自 天主的 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 天主的真 天主;
祂是 聖父所生,而非 聖父所造,與 聖父同性同體,萬物是藉著祂而造
成的。祂為了我們人類,並為了我們的得救,從天降下。……」
尼西亞信經
聖亞大納削(又名聖達修)是主教、聖師,二九六年,生於埃及亞歷山大城。
他的成長過程極似撒慕爾先知,自小在聖堂長大,受教於亞歷山大主教,成
績優異。
達修還是執事時,主教即帶著他參加首屆尼西亞(Nicaea)大公會議。
由這場大公會議中,達修開始了他這一生的使命~~捍衛教會信理,對抗亞略
異端(Arian Heresy);也因著他的堅毅不撓,慘遭五次被放逐的命運。
究竟亞略異端為何?它與教會信理有何牴觸?聖達修為何因此五次被放逐?
亞略,是亞歷山大的一位大司祭,公元三一三年時,任職一本堂,聰明敏捷
,能言善辯,他的言論很是吸引人。他提倡
天主是唯一不受生者,是唯一永遠的真 天主;降孕在耶穌基督內的聖言,
乃由 聖父從無中所造生,不和 聖父平等,也非和 聖父有同一性體。
聖言,是由永遠的 天主所自由創造,以往並不存在,因此,
天主子一定是受造物,不可能是 天主;聖子、聖神都不會擁有
聖父一樣的存有或是本體。
亞略否認基督就是 天主,他認為,只有一位 天主,永恆而自足。
這種言論為正統信仰帶來十分嚴重的威脅;假如,基督不是真 天主,只是
一個受造物;若祂也不是降生成人的聖言,基督的救贖也沒有無限價值了。
當時的君士坦丁大帝剛統一帝國,發現整個東方已被這些爭論所分裂,於是
接受宗教顧問團的建議,召開大公會議,徹底審查爭論。
大公會議於三二五年在尼西亞召開,與會的各主教在這次會議中擯棄了亞略
謬誤的神學觀,並編輯了一篇信經,就是直至現在主日感恩禮中常誦唸的尼
西亞信經,清楚確定了耶穌基督的身分,肯定祂降生成人的奧蹟。
大會神學家中很傑出的一位,即是亞歷山大的達修。
尼西亞大公會議之後,亞略遭放逐,異端思想確實沉寂了一陣子。
然而,亞略異端的支持份子繼續散播基督不是 天主的思想,勢力愈來愈龐
大,主教們為了新舊說法爭吵不休。
君士坦丁大帝在三三三年為了平息爭端,也為了政治目的想恢復亞略的地位
,重新接受他的學說;遭到達修勇敢地反對。達修拒絕接受亞略錯誤的學說
,卻也因此開始了他被放逐的生涯。
達修支持尼西亞的教誨,認為耶穌基督就是 天主子,與 天父共享同樣的
存有,從永恆開始便與祂一樣。達修提出,信仰須由宗徒透過信友團體傳承
下來,而且,信仰判斷的標準即是耶穌基督本人。祂就是從天降下的聖言,
與 聖父同性同體;祂建立教會,教會則是基督的代表。
教會負有訓導與見證的責任,必須為 天主的臨在和信友在教會內的生命做
見證;信友也要由教會內獲得基督的生命,領受祂的救援恩典。
達修也堅持教會的訓導要活潑、有生氣,要有意識地提出訓導的訊息,謹慎
於各種用詞。基督的教會需要傳達救贖的福音,要對確定的事做出清楚的見
證和審斷。
達修堅決反對亞略異端,反對政治勢力介入宗教,破壞正統教義。
他力抗眾人,義無反顧與君士坦丁大帝及其繼任者意見相左,也是因為這樣
的堅持,在當時政治、教義均不穩定的時代中,從三二八年起就被祝聖為亞
歷山大主教的達修不斷地被放逐、被召回、被免去主教職位、又恢復昔日的
地位……。
結束了第五次的被放逐之後,達修返回亞歷山大城,於三七三年,在他任職
了四十六年的教座城安返天鄉,享年七十八歲。
他的安逝正符合了真福八端所言:「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
國是他們的」。(瑪五10)
他也是一位流傳萬世的「被放逐的教父」。
( 摘自 天主教輔仁大學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