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時光 丙年 四旬期第二主日
路加福音 九 28b~36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 譯
默想:
福音裡有兩幕場景遙相呼應,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在這兩處記載中,只有
伯多祿、若望和雅各伯三位宗徒與耶穌同在;兩次都是祂生命中的關鍵時刻
;每次祂懇切祈禱時,宗徒們都在昏昏欲睡。
耶穌的外表,在這兩個場景裡都有顯著的變化;不過,全然不同。
第一次,在大博爾山上,耶穌的面容與衣服變得潔白發光。第二次,在山下
的革責瑪尼莊園裡,耶穌預知自己即將受難,這痛苦震懾著祂,「祂的汗如
同血珠滴在地上」(路廿二44)。
在四旬期開始時,聖教會邀請我們跟著耶穌,進入高山的寂靜與安寧;到四
旬期結束時,正好一路下到耶穌被捕、被釘死的山谷。
在山上,三位宗徒親眼目睹了耶穌神聖光榮的肇始;在山下,則見證了祂承
受人間最殘忍的痛苦。事後,當他們反覆思索以及向別人轉述與耶穌在一起
的種種經歷時,三位宗徒恍然大悟兩起事件之間的緊密關聯。
那麼,到底那裏相似?那裏相異呢?
兩起事件的相似之處在於,耶穌完全順服 天主的旨意。
祂洞徹艱難的時刻在前頭等待著祂;所以,祂已經好幾次向宗徒們談起這些
,結果,把他們嚇壞了。
他們的師傅如此成功,到處被敬重,人人愛戴,祂怎麼可能有朝一日會被拒
絕、被迫害、甚至被殺害呢?
耶穌會不會試圖在悲慘事件發生之前,先藉著這山上時光增強門徒們的信德
呢?
門徒們當然需要被鼓起勇氣;耶穌顯聖容,對他們來說,是種美好的經驗;
伯多祿因此打算留下來,在山上搭三個帳棚,使好時光在那裡逗留。
然而,他們不得不跟耶穌從大博爾山下來;因為,他們的旅程還沒有到達終
點,耶穌的痛苦、十字架、聖死必須發生。
在山上,耶穌希望告訴宗徒們,祂的道路正確無誤,並且,承行了
天主的旨意。那就是為甚麼他們有機會驚鴻一瞥,看到當人心滿載
天主旨意時、身體所展現出的光榮以及耶穌身上體現的 天主的無限光耀。
當耶穌在他們眼前被捕、被釘在十字架上時,他們仍然記得祂受光榮的模樣
;大博爾山上的幸福時光,是為了幫助他們日後克服苦架下黑暗時光裡的絕
望,使他們不致於喪失信德。
大博爾山的光景很罕見;但是, 天主賞賜我們特殊的時光,就是為了讓我
們在痛苦的時刻仍能保持堅強。
對三位宗徒來說,大博爾山的時光無比幸福、喜樂,充滿光明,尤其是,能
在 天主近前嘗試到天國的喜樂。他們把那美好的山上時光永遠銘記在心,
直到他們走完人生旅途。
反省與行動:
我願意跟隨耶穌的步履,努力在人間承行 天父的旨意,將來可以進入復活
永生的光榮嗎?
耶穌的門徒,有時竟在重要的時刻昏睡;我是如何跟隨耶穌的呢?常常警醒
地緊跟著祂嗎?
梅瑟和厄里亞的出現,顯示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救恩計畫早已決定。我感謝
耶穌為救贖我的犧牲,並願意一起參與這救恩工程,努力福傳,幫助別人也
獲得救恩嗎?
禱文:
請為候洗者祈禱
耶穌在人間克勝各種誘惑,只以福音為生命的依歸,終而享有大博爾山上顯
容象徵的天國榮光。祈求 上主降福每一位即將在復活夜領洗的候洗者,幫
助他們效法基督,活出福音精神,能進入光榮的永福。
請為所有政治人物祈禱
政治人物,是為民服務的公僕;祈求 上主恩賜每一位政治人物智慧和無私
的熱忱,能放下一人、一黨之私,以國家前途、百姓福祉為重,造福蒼生。
請為環境保育祈禱
這一個冬天,幾乎全球都經歷了巨變的天氣釀成的各種天災;祈求
上主幫助所有人類意識到我們和所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能珍惜地球資源,
降低物質慾望,徹底減少浪費和破壞,讓大地將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