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十二日,教宗与圣座各部会首长的年度退省進入默想活动的最後一天


;圣座文化委员会主席拉瓦西枢机主教在这一天带领默想的主题强调,司铎


的角色以及家庭、年长者的角色。


二十二上午的第一场默想﹐拉瓦西枢机援引圣詠第十六篇與第七十三


篇;这两篇圣詠都是司祭的祈祷﹐结束时,预示了耶稣死亡、復活的讯息。


在这两篇圣詠中﹐圣詠作者都承認自己的软弱和罪﹐渴望与


天主圆满共融的最终结果。


拉瓦西枢机指出,舊約法律書中对司祭特徵的描述强调一個基本重点﹐表示


:「司鐸,必须生活在社会中;因为,他是    天主与人来往的媒介﹐他


必须超脱一切羁绊和现实利益﹐不应该参与和受政治问题的阻碍;要以


個人的生活做见证」。


这是说﹐以   天主为满足﹐有   天主就够了。


圣詠第十六篇以信德的宣誓结束﹐相信永生就是与   天主圆满、奥秘的结合


﹐完全地爱   天主。


今日社会对永生的認知却截然不同﹐以为永生就是消除死亡;拉瓦西枢机说


:「当今社会希望的永生,就是活得更久﹐尋求人体器官的治療﹐把人体当


做一台机器﹐为了活下去,不断地更换器官。


这种永生观念是可悲的;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希望中得救》通谕裏已经告诫


我们:永恒,不是时间無止盡地延续


若没有一個终極的目标﹐連續且持久的生命中也可能是接連且無休止的


不幸」。


圣詠第七十三篇指出,   天主圣善的作为,是人回歸   天主的道路。


在圣召的危机後﹐人首先是在祈祷中﹐在完全信任、向   上主的計畫全然交


託;尤其是,在纯粹的信德中﹐重新找到正確的道路﹐这條道路把人带往


天主的懷抱。


拉瓦西枢机说,雖然,我的肉身和心灵日渐憔悴;但是,我将与


天主在一起。


这些司祭作者邀请我们抱持樂观的信心;因为,我们的生活縱使掺雜着现实


主義、灵修和生存上的挫折﹐但是,圣詠最後告诉我们的却是一個『超越』


的讯息:我们要懂得更高瞻遠瞩﹐看到那最终的目标


为此﹐我们可以称它为巴斯卦讯息。


第二场默想主题是家庭;拉瓦西枢机主教说:「当今社会就像一道装甲門﹐


对门外的一切都恐懼。


曾经﹐在我们多户人家共享的庭院裏﹐大门總是敞開;在那裏,有共融﹐分


享彼此的笑容和淚水。


现在,不一样了﹐每個家庭就像一縷孤独的火焰;但是,这縷火焰仍然有温


情﹐并非只会焚燒和破坏」。


援引圣詠第一二八篇﹐父親是那维持家庭生计的人﹐母親是那「住在内室﹐


结实累累的葡萄树」。拉瓦西枢机说明,这裏所说的『内室』,并非只建立


在性的基礎上。


当今社会扯断了構成一條鏈的三個環節;这三個環節,首先是:性并非只有


生理層面。其次是:人有爱欲﹐卻不是污穢的爱欲;爱欲,是对美、魅力、


感知和热情的發现﹐希望相处在一起﹐發现眼光注视的美好。


但是,不只如此﹐这條鏈必须由第三個環節来完成﹐那就是人有爱的能力。


拉瓦西枢机也谈到,子女,是創造和連貫的救恩历史的记号以及圣詠中不断


谈到年长者﹐称他们是   上主能力臂膀的见证和声音。


枢机最後引述一首西藏古老的讚曲说:「老年人的身体是一個信仰之歌的珍


贵宝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