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千萬不要自己定了自己的罪!


亞六 1a,47弟前六 1116;路十六 1931


 


在本主日禮儀中,我們聆聽到一個使人震驚的比喻,那是一個


情況顛倒的雙重對比。


第一個對比是,在一位衣飾華麗、奢侈宴樂的富翁和一位滿身


瘡痍、躺在富翁門口的乞丐之間。


第二個對比仍是在這兩人之間;不過,是在死後:乞丐躺在亞


巴郎的懷中,也就是說,在天堂享樂;富翁卻在陰間受苦。


耶穌以這雙重的對比教導我們戒避自私主義。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這富翁並沒做什麼壞事;奢華地


宴樂,這不是罪。但是,為一位要生活在信德和愛德的基督徒


而言,不做任何壞事是不夠的。


因此,在福音中,耶穌不但命令我們 : 若不願人怎樣待我們,


不要怎樣待人;而且也命我們 : 若願意人怎樣待我們,也要


怎樣待人(參閱瑪七12;路六32)。


這兩種對那所謂的金科玉律所表達的公式有一重大差別;


最普遍的是那要求避免害人的消極公式。


耶穌的卻是促使人行善的積極公式。


富翁沒有實踐這積極的公式;他疏忽他應當做的善事。


貧窮的拉匝祿躺在富翁家門口,滿身長了瘡,指望用富翁桌子


上掉下的碎屑充飢;可是,富翁根本漠不關心,任他處於悲慘


境遇;以為照顧窮人不是他的責任。


這樣,就在兩人之間樹立了一個深刻的間隔,他們之間沒有了


任何關係;各顧各的生活。


狗,表示的,牠比富翁有同情心,牠來舔這乞丐的瘡;富翁卻


什麼也沒為他做。


結果,是富翁在人間生活的行為樹立的這隔絕,帶來他死後


樣的隔絕。


耶穌以極其強烈的方式表達這個鴻溝。


當富翁請求亞巴郎可憐他,打發拉匝祿用指頭蘸點水,來涼潤


他的舌頭;因為,陰間的火焰折磨他。


亞巴郎回答,在我們和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因此,


人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不可能;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來,


也不可能。


這比喻給我們的教訓很清楚;我們不要使我們與貧窮的、受苦


的和沒有生活必需品的弟兄之間樹立分隔。我們應當積極地去


同他們相遇,照顧他們、關心他們的益處。


事實上,教會力求關心窮人的需要;自創立之初,教會就經常


關懷他們,她一向促使人們也懷有這關愛之心。


在我們這時代,有一些如普愛會的組織,努力去關懷窮人、難


民及有急需者的需要。她的成員們還給遙遠的國家帶去食物、


衣服、醫藥;如此,這愛德工作確立了當地基督信徒與遙遠國


家人民之間兄弟情誼的聯繫。


我們基督信徒都被殷切地邀請去慷慨地參與這些工作;照顧那


些需要我們幫助的弟兄,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基本要素;否則


,會為我們樹立一個成為我們罪行的間隔,如同富翁的案件。


如果,我們想要人怎樣待我們,我們卻沒有怎樣待人;那麼


我們就要給自己定罪了。


讀經一記述   天主給生活奢華、不關心他人不幸的富人定罪;


亞毛斯先知說:那些安身在熙雍、一心依恃撒瑪黎雅山的人是


有禍的!所以,我們沒有逍遙自在、忘掉世上不幸的權利。


亞毛斯接著說:他們躺在象牙床上,橫臥在軟榻上,吃著羊群


中的羔羊和牛欄中的牛犢,伴著琴聲吟詠,自比達味,發明武


器;大碗喝酒,以上等的油抹身;但對若瑟(北部以色列人)


的崩潰卻漠不關心。這就是富人的罪行。


於是,   天主藉先知的口預言,他們將被充軍,結束他們逍遙


自在的生活。


福音中,比喻結束時指出,多麼需要好好地聆聽


天主聖言,祂能促進我們去幫助窮人。


富翁在陰間請求亞巴郎打發拉匝祿到他父親家去,警告他的五


位兄弟,以免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


但是,亞巴郎說:他們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


富翁堅持說:不;祖宗亞巴郎!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復活到他們


那裏去,他們一定肯悔改。因為,要是他們看到一個大奇蹟,


必會悔改,改變態度,走上正道。


可是,亞巴郎答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和先知,縱然有人


從死人中復活了,他們也不會信服。


如果,不留心聆聽    天主的話,即便最轟動的奇蹟,也不能


人悔改。


在此情況下,奇蹟只能引起驚訝、讚賞之情,有如一樁非凡的


事;但是,不會使人悔改。


為悔改,必需聆聽新舊約聖經中    天主的話。


我們需要聆聽耶穌叫人悔改的話,特別在這個比喻中,耶穌有


力地表示,我們需要滿懷愛德,除去自私的天性,照顧他人,


特別是最有需要者。


為他們,不僅需要一個感情上的,也還要能激起實際奉獻的一


個照顧。


讀經二是一般性的邀請,度一個忠信和慷慨的基督徒生活。


保祿宗徒告訴弟茂德,要躲避罪惡,追求正義、虔敬、信德、


愛德、堅忍和良善;這些都是驅使人行善的德行。


為了朝這方向前進,需要打一場信德的好戰,準備好為自己的


信仰做證,就像耶穌做的一樣,祂在般雀比拉多面前做了美好


的見證。


那麼,我們務要持守這命令,不受玷污,無可指摘


主的命令是:我們要彼此相愛,如同他愛了我們一樣;也就是


,甚至,犧牲性命。


這樣,在最後審判之日,我們必能平靜、不害怕。


那麼,將在那天顯現的主耶穌,會用福音中另一個比喻的話召


喚我們: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


預備了的國度(瑪廿五34)。


最後,審判的思想,為喚起我們的慷慨大方也能有所幫助。


然而,更有效的是,默想耶穌的愛;因為,祂要充滿並轉化我


們,祂要透過我們,漸漸地轉化我們生活的世界。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