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與拉匝祿的比喻


 


耶穌同情窮人,但是,他不主張革命;他的訊息是純粹宗教性


,他勸富裕的人救濟有需要的人。


祂說:「要用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為在你們匱乏的時候,好


他們收留你們到永遠的帳幕裡」;這是上主日彌撒中所記載


「不忠信(不義)的管家」的比喻所留給我們的教訓。


本主日、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彌撒中的福音也記載一個比喻,


是「富翁與拉匝祿」的比喻。


耶穌所講的這個比喻可分兩幕,一幕是在世上演的、一幕是在陰


府裡演的;在這個比喻中,耶穌戲劇性地描述了富翁和拉匝祿在


那兩個舞臺上所扮演的極其不同的角色。


本主日彌撒福音這樣記載說:


那時,耶穌對法利塞人說:「有一位富翁,身穿紫紅袍和細麻紗


的衣服,天天奢華地宴樂。


另有一位乞丐,名叫拉匝祿,渾身瘡痍,躺在那富翁的門口;他


巴不得拿這富翁桌上掉下來的碎屑充饑;卻只有狗來舔他的瘡痍


。後來,那乞丐死了,由天使送到亞巴郎的懷中。


那富翁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他在陰間的痛苦之中」(路十六19


 -23)。


「陰間」一詞,希伯來文稱做「謝奧耳」,原來是指所有死者的


靈魂聚集的地方。


根據耶穌時代猶太人的思想,陰間,分做一上一下,上面是義人


享福的地方,耶穌稱它為「亞巴郎的懷抱」;下面是罪人受刑的


地方,耶穌把它稱為「陰間」。


這兩個地方的中間有一道鴻溝相隔,兩邊的人只能遙遙相望,卻


不能相接近。


接著,耶穌又採用猶太文學上講比喻的特色,來給比喻的主題做


進一步的發揮。他在比喻的故事中插入幾個情節,不但使故事更


為戲劇化;而且更藉著故事中人物的發言,令人更易於領會比喻


中所包含的教訓。


耶穌這樣接著講述說:


「那富翁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他在陰間的痛苦之中舉目一望,


遠遠看見亞巴郎,又見拉匝祿在亞巴郎的懷中,就喊叫說:『我


祖亞巴郎啊!可憐我吧!請派遣拉匝祿用指頭蘸一點水來涼潤我


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焰中非常痛苦啊!』


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在生時,已享過福了;拉匝祿


卻受盡了苦。


如今,他在這裡得到安慰;你卻要受苦了。


況且,在你們和我們之間隔著一道深淵,要從這邊到你們那邊,


並不可能;要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也不可能』」(路十六23-26


今世的禍福是暫時的,轉瞬便雲消霧散;死後的賞報和刑罰卻是


永遠的;那位富翁知道的太晚,懊悔也來不及了。


但是,耶穌的比喻還沒有講完,他要藉著那位可憐的富翁與祖宗


亞巴郎的對話,來強調信友們當聽從


上主藉教會的訓導和及時悔改自新的道理。


祂這樣繼續講解說:「富翁說:『祖宗啊!那麼,求你派遣拉匝


祿到我家去,警告我的五位弟兄,免得他們也到這個痛苦的地方


來』。


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和先知,讓你兄弟聽從他們好了』。


富翁說:『不,我祖亞巴郎!如果,從死人中有一個人到他們那


裡去,他們必會悔改』。


亞巴郎說:『他們如果不聽從梅瑟和先知,即使,有人從死者中


復活起來,他們也不會信從的』」(路十六27-31)。


在我們剛才聽到的比喻中,耶穌沒有說明那位富翁的財產是怎樣


得來的,也沒有交代那拉匝祿是怎樣淪落為乞丐的。


耶穌講這個比喻,沒有表示鄙視金錢的意思;他不過是教訓世人


提防一種與金錢有關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醉


生夢死」;它的特徵是第一奢侈、第二不相信神的存在。


依照耶穌留給我們的訊息,世界是   天主創造的,世界上的財富


原是為人類享用的。各人的私有財產是   天主託給人經理的事物


,人不可擅自妄用。


耶穌曾講「不忠信的管家」比喻,勸人要善用世上的財富,救濟


有需要的人。他說「這樣,在金錢失去價值的時候,有朋友接


你們到永遠的帳幕裡」。


現在,他又講「富翁與拉匝祿」的比喻,警告世人不要浪費財物


、漠視別人的需要;否則,他們也要像比喻中的那位富翁一樣,


到地獄裡去永遠受苦。到了那時,他們要懊悔,就來不及了。


基督,我們讚美你;亞孟!


                                  作者:阿德里安.諾桑   聖本篤會神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