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諸聖,在成聖的路上邁進
梁啟光 神父
每年十一月一日,教會慶祝「諸聖節」,讓我們
想起天上的教會和旅途中的教會之間的彼此相通
和共融,我們一方面祈求聖人為我們轉禱,同時
渴望能夠成為 天主自由光榮的子女,最終進入
諸聖的行列;因為,教會相信「所有人都被召叫
成聖」(參 天主教教理 826)。
在早期教會,在殉道者殉難的日子、地點,信眾
會慶祝他們「成聖」的榮燿;到了第四世紀左右
,便開始在五月十三日或聖神降臨節後的第一個
周日,慶祝「諸殉道聖人節」。
到了主曆六一零年,教宗玻尼法四世更將羅馬的
萬神殿改變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把節日
的名稱改為「諸聖節」。
在主曆八三五年,聖額我略四世教宗將慶祝日子
改為每年的十一月一日,並推廣至整個西方教會。
在今日的讀經一中,聖若望描述人類理想的結局
:「我看見,在以色列子孫各支派中蓋了印的共
有十四萬四千,他們來自各邦國、各支派、各語
言,他們都曾經過大災難,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
朝拜 天主」。
若望所描述的就是那些得到勝利、完成成聖任務
的聖人,他們獲享永生的真福;這圖像預示了我
們人類的終向:在教會的行列中,信友緊隨基督
,以生命做見證,直至永生。
聖詠作者也讚美在 上主前蒙福的人:就是那些
手潔心清、不慕虛幻、不行欺騙的人,他們完滿
承行 天主的旨意,成為享見 天主聖容的聖者。
教會傳統上,除了紀念那些殉道者外,亦會冊封
一些信徒為聖人,宣佈他們曾忠於 天主的恩寵
、英勇地修德行善。
藉紀念殉道者及其他聖人,教會在他們身上宣揚
基督的逾越奧蹟;「他們曾與基督同受苦難、同
享光榮」,教會表揚他們的芳表典範,吸引信眾
通過基督、歸向 天父,同時亦藉著他們的功績
和代禱,求得 天主的恩惠(參 天主教教理11
73)。
梵二大公會議清晰地敦促教友的成聖使命:信徒
藉著信仰的洗禮,領受聖神的印證,真實成為
天主的子女,同屬於 天主;所以,真是聖徒。
為此,我們必要正視 天主創造我們的最終目的
,就是成聖,邁向愛德的成全境界。
信友們要按照基督的恩賜,步武基督,反映基督
的肖像,在一切事上服從 天主的聖意,獻身於
光榮 天主及服務他人,達致圓滿結局 (參
天主教教會憲章40)。
諸聖節提醒我們,旅途中的敎會與天朝聖人之間
的相通共融 :我們紀念天上的神聖,不僅是以他
們做模範,更藉著實行手足之愛,加強整個教會
在聖神內的團結。
因為,當我們與聖人接近時,我們亦更接近基督
的生命和光明;同時,我們也不會忘記為亡者祈
禱,盼望他們早日進入與基督和諸聖的圓滿共融
之中。
天主教教理指出「諸聖的相通」包含著兩種緊密
相連的意義:「神聖事物 (sancta) 的共用」和
「聖人們 (sancti) 之間的共融」,而且在教會
中最「神聖的事物」首推基督的體、血;的確,
基督的體、血滋養著每位信友,並使我們在聖神
內共融合一,好能將這共融通傳給世界,全人類
(包括生者、死者)的團結就是建基於諸聖相通
當中。
在這團結中,天上教會與我們之間存著一份恆久
的維繫,並互相交流美好的事物,每個人的聖德
都能令他人受惠。
不容置疑,我們的教會是由唯一、同一的聖神治
理,她所領受的一切益處都須成為共同的資產,
所有信友組成一個身體,彼此分享所有;基督是
這身體的元首,祂將救贖的功勞通傳給所有肢體
,而且,這種傳遞是透過教會的聖事進行的(參
天主教教理 947,948)。
今天,福音講述的真福八端,正是信徒生活行為
的楷模和態度,默想真福、履行真福是基督徒每
天的職分:人類幸福的指標,不在於地上的財寶
、榮華富貴;是跟隨基督、肖似祂的聖德,為天
國的臨現努力。
在塵世的旅途中,我們修德成聖,的確,荊棘滿
途;但是,仰望 天主特選的諸聖,他們中不乏
小孩、青年,昔日在世上時,他們也像我們一般
軟弱,現在,他們已安抵天鄉,這正好激勵我們
勉力效法他們,在成聖的路上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