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四日,在周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
中,教宗方濟各省思了聖經中達味王的形象;他
指出,達味自幼蒙 天主所愛,獲選承擔獨特的
使命,在 天主子民的歷史中和我們的信仰內扮
演重要角色。
達味王完全合乎 天主的心意,全然服從
天父;因此, 天主向他許下了多項承諾。
耶穌被稱為「達味之子」,並且實現了這些年代
久遠的承諾。
達味本人的歷史源自於白冷城,他曾在那裡替他
的父親葉瑟牧放羊群;教宗說:「他在露天環境
中工作,我們可以想像:他是風的朋友、自然之
聲的友人、陽光的友伴」。
首先,達味是位牧羊人,保護羊群遠離危險,為
牠們提供養料;依循這條路線,耶穌自稱為善牧
,為羊群奉獻生命,引領羊群,並且知道每一頭
羊的名字。
達味登基為王之後,迷失了方向,殺人、奪妻;
隨後,納堂先知一責備他,他就立刻認識到自己
的罪過。
教宗表示,達味旋即明白自己成了壞牧人,不再
是位謙卑的僕人,卻為權勢所瘋狂,變成殺人、
擄掠的盜獵者。
接著,教宗省思達味的「詩人靈魂」;達味始終
以琴為伴,在漫長的孤獨歲月裡,他喜歡彈琴頌
揚他的 天主。
達味不是位粗野的人,他時常向 天主獻上詩歌
,表達他的喜悅、悲傷和懊悔;「在他的眼中,
世界絕非死寂的景色,隨著事物揭露其原貌,他
覺察到更大的奧秘」。
祈禱遂由此而生;祈禱源自於堅信生命絕非偶然
,而且是一個驚人的奧秘,能在我們內激發詩歌
、音樂、感恩、讚頌,甚至是悲嘆和懇求。
教宗指出,按照聖經的傳統,達味是創作《聖詠
》的偉大藝術家,達味夢想著成為一位善牧;然
而,他既是聖人也是罪人、既受迫害也施加迫害
、既是受害者也是殺人兇手;我們的生活也與他
類似,「人人都常犯下前後不一的罪」。
同時,我們也跟達味一樣,有一條金絲線貫穿我
們的生活,即:祈禱。
達味教導我們,在一切事上與 天主交談:喜樂
與罪過、愛情與苦難、友誼與疾病,這一切都能
成為轉向『禰』的話語,而且,『禰』總是聆聽
我們。
最後,教宗總結道,達味深知何謂孤獨;其實,
他從未孤立無援,「這是祈禱的力量,發揮在所
有在生活中為祈禱騰出空間的人身上。
祈禱使我們變得高尚,它能鞏固與 天主的關係
;在生活的重重難關中, 天主是每位男女旅途
上真正的友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