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聖伯鐸及聖保祿節日(瑪十六 13~19)

 

 

張春申神父

 

 

根據教會中非常可靠的傳統,在公元六十六年,羅馬皇帝

 

尼祿迫害教會時,伯鐸和保祿都殉道了;所以,教會在同

 

一天慶祝這兩位大宗徒的瞻禮。

 

新約的重心集中在耶穌基督身上,對於別人記載得極少;

 

不過,伯鐸和保祿是例外,可以說,資料相當豐富。

 

今天,教會既然同時紀念兩人;所以,我們採取一些同時

 

論及他們的篇幅、做為向他們致敬的據點。

 

我們假定教友對於二聖都有初步的認識了。

 

新約記載,伯鐸和保祿應該有三次見面的機會,這三次見

 

面,實在不是私人的交際,每次都含有重大的教會意義。

 

保祿皈依後,沒有立刻上耶路撒冷;他先去阿拉伯,然後

 

,又回到大馬士革;三年之後,才在聖京拜見了刻法、即

 

伯鐸。伯鐸是當時耶路撒冷教會的領導人物。

 

雖然,保祿在自己寫的致迦拉達書中,沒有詳述為何拜訪

 

伯鐸、同他討論些什麼;不過,字裡行間表示,此行具有

 

極大的共融意義。

 

過去,他曾是迫害教會者,大家聽說過他皈依的事情以及

 

獻身基督的傳道工作;另一方面,這樣特殊的一位風雲人

 

物,竟還未與教會的領導中心、那些耶穌的嫡門弟子溝通

 

過;所以,這一次,保祿拜訪伯鐸,在耶路撒冷住了十五

 

天,誠是教會共融性的要求,為同一

 

天主的教會工作的人,應當彼此認識、溝通。

 

至於第二次伯鐸與保祿會面,不但保祿自己在書信中提及

 

,宗徒大事錄也有記載;我們把兩方面的記載做為同一件

 

事來說明。

 

這是有名的耶路撒冷會議;保祿已經結束了他的初次傳播

 

福音的旅程,不少外邦人皈依基督;從耶路撒冷來了一些

 

猶太基督徒,他們認為,外邦人皈依,應當遵守梅瑟慣例

 

,行割損禮;於是,造成了保祿和他們之間的爭辯。

 

結果,保祿和他的同伴巴爾納伯一起上耶路撒冷、去討論

 

這個重大問題。

 

當時,伯鐸也在耶路撒冷,他們同其他宗徒與長老在

 

天主聖神光照下,決定了外邦人皈依不必領受割損禮;因

 

為,他們相信基督,已經加入了新的救恩團體,毋需再受

 

古禮。

 

伯鐸和保祿兩位大宗徒第二次見面表示,教會是彼此聆聽

 

、交流、共同尋求來自聖神的真理的團體。

 

至於兩人第三次見面,按照保祿致迦拉達書信,好像伯鐸

 

缺少膽量,為了避免極端的猶太份子干擾,不再同外邦

 

基督徒共桌、來往;因此,保祿當眾指斥了他。

 

有關這件事的真相,因為,我們只有一面之辭,不易認清

 

真相。

 

無論如何,伯鐸身為宗徒之長;保祿非但不顧情面,勇於

 

公開表達自己認識的真理,顯出初期教會中的肝膽相照,

 

不對權威曲意奉承。

 

本來,今天,我們所讀的瑪竇福音,    天主教常用來肯定

 

伯鐸的首牧職務;但是,在我們提出的伯鐸與保祿三次會

 

面中,一方面的確見出伯鐸的權威,保祿需要與他共融;

 

另一方面也因此知道,首牧權威是在交談、溝通,甚至,

 

接受規勸中實施的。

 

反省與行動:

 

1. 伯鐸與保祿是教會中重要的聖人,對初期教會開拓神國

 

    貢獻卓著;我們對他們瞭解多少?

 

    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什麼?

 

2. 伯鐸與保祿的共融,表達出教會團結一心的重要。

 

    我如何在教會的使命服務中和別人合作?

 

3. 在教會中的領導,需要交談、溝通;甚至,接受規勸。

 

    當我們承擔使命、成為領導時,能有這樣的態度嗎?

 

禱文:

 

請為    天主子民祈禱

 

伯鐸和保祿為基督徒的福傳和合作立下典範;祈求

 

上主恩賜每一位跟隨基督的人都能如同兩位宗徒,開放、

 

謙卑、勇敢、團結地為天國努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聖伯鐸及聖保祿節日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