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八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世界主教會議
閉幕彌撒時,教宗方濟各指出,『 天主是年輕人,祂
愛護年輕人』。
在為期二十六天的世界主教會議結束之際,教宗勉勵眾
人聆聽、做他人的近人,並為主做見證。
從十月三日開啟的世界主教會議第十五屆常規會議,在
這二十六天裏,一步一個腳印地探討了『青年、信德和
聖召分辨』的主題。
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為這攜手同行的
旅程畫上句點;與會的神長和旁聽青年以及七千位信友
參加了彌撒。
教宗的彌撒圍繞信德旅程中三個步驟展開;第一步是『
在說話前,先聆聽』,也就是成為聆聽的使徒。
當天,主日的福音谷十46~52中,有人聽到耶里哥瞎眼
乞丐的喊叫時,不許他說話,斥責他,叫他不要呼叫。
相反地,對耶穌而言,那些尋求幫助的人的呼聲,不是
一種打擾,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因此,基督徒蒙召,以
愛和耐心去聆聽近人的需求,而非那無益的喋喋不休。
教宗說:我想對青年說,如果,我們並未常常傾聽你們
;如果,我們非但不敞開心扉,還總是對你們喋喋不休
;請接受我們的歉意。
對 天主而言非,你們的生命常寶貴;因為,
天主是年輕人,祂愛年輕人;你們的生命對我們來說也
是極其寶貴的,甚至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必要條件。
像耶穌那樣,做耶里哥瞎子的近人,是我們信仰之旅的
第二步。
耶穌問巴爾提買:『你願意我給你做什麼?』
天主懷著對每個人的偏愛,設身處地的幫助人。
教宗說:當信仰只關注教條時,就會陷入高談闊論、卻
無法打動人心的危險;當信仰只關注做什麼的時候,就
有可能成為道德主義、或社交的行為。
相反地,信德,是生命,是活出那改變我們生命的
天主之愛。
我們不能成為教條主義者或行動主義者;我們蒙召以
天主的方式推進 天主的工程,與祂緊密契合、與弟兄
、姐妹彼此共融,做他們的近人。
教宗邀請我們,在信仰之旅中邁出的第三步是做見證;
關於這一點,教宗警告說,坐等弟兄姐妹尋上門來敲門
,不是基督徒的作為;我們應該去尋找他們,把耶穌、
而非我們自己帶給他們。
教宗感歎道:多少次,我們不是宣講耶穌的話,是藉祂
的話散播我們的想法!
多少次,人們感受到的是,我們機構的重擔,而非耶穌
朋友般的臨在!
就這樣,我們慢慢成為一個非政府組織、一個半官方的
組織,而不是一個生活在 上主的喜悅中、由得救者組
成的團體。
最後,教宗總結道,『拯救巴爾提買的信德,不在於他
關於 天主的明確想法,在於他尋求 天主、願意與主
相遇』。
感到自己需要得救,是信仰的起點;信德的關鍵在相遇
,而非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