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承行 天父的旨意,便是
耶穌的親人 (乙年常年期第十主日)
創三 9~15;格後四 13~五 1;谷三 20~35
本主日的福音讓我們明白,耶穌的公開生活時期並非
完全安寧無事,沒有阻礙;相反的,祂必須面對一些
非常苛刻的批評和反對,連祂的親人也責怪祂。
第一篇讀經談的是,亞當犯罪後所發生的事;第二篇
讀經讓我們看到,保祿在履行職務時也必須面對一些
困難。
選創世紀第三章九到十五節有關魔鬼引誘人犯罪這一
段做為今天的第一篇讀經,是因為在今天所讀福音中
,耶穌被猶太經師指為魔王的同謀。
這些經師從耶路撒冷下來,指著耶穌說:「祂附有貝
耳則步(這是對一個魔王的稱呼),祂賴魔王驅魔」
;他們做出這樣的指責,是因為他們反對耶穌的職務
,把耶穌看成是試探者和欺騙者的同謀。
其實,耶穌是真正的宣揚真理者,為了宣揚真理,祂
把自己完全奉獻出來,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性命。
在亞當和厄娃犯了原罪之後, 天主到樂園中散步,
亞當躲起來,不敢見 天主;因為,亞當做了魔鬼的
同謀。
天主叫喚亞當;他回答說:「我在樂園中聽到了祢的
聲音,就害怕起來;因為我赤身露體,遂躲藏了」。
亞當的這個態度顯示出,他已經失去了原來的純潔、
坦率、真誠、光明正大,他已把自己封閉起來。
天主問亞當:「莫非你吃了我禁止你吃的果子?」
亞當回答時把罪過推到厄娃身上,他說:「是你給我
做伴的那位女人給了我那樹上的果子,我才吃了」。
天主於是詢問厄娃,厄娃則把罪過推到蛇的身上;她
說:「是蛇哄騙了我,我才吃了」。
從這段記述,我們明白,人做了惡事,總喜歡把罪過
推到別人身上。
天主於是詛咒蛇說:「因你做了這事,你在一切畜牲
和野獸中,是可咒罵的」。
隨後, 天主宣佈了蛇將與女人對立:「我要把仇恨
放在你和女人、你的後裔和她的後裔之間,她的後裔
要踏碎你的頭顱、你要傷害她的腳跟」。
天主的這個承諾是有關耶穌的第一個宣佈,耶穌正是
這女人的後裔、是那位要踏碎蛇頭顱的女人的後裔。
耶穌絕不是魔鬼的同謀;相反的,祂以自己的死亡與
復活奧秘戰勝了魔鬼;祂以慷慨的愛踏碎了蛇的頭顱。
那些反對耶穌的人做了蛇的同謀仍不自知,他們用盡
各種方式來批判耶穌,想令耶穌失去所有的權威;為
了這個緣故,他們指控耶穌是魔王貝耳則步的同謀。
對耶穌來說,回答這些指控非常容易;因為,那些人
的指控完全不合邏輯。
耶穌對經師們說:「撒殫怎能驅逐撒殫呢?」
的確,這樣的指控本身就有矛盾。
經師們說:「祂附有貝耳則步,祂賴魔王驅魔」;他
們不明白,這樣的指控完全沒有根據。
耶穌說:「一國若自相紛爭,那國就不能存立;一家
若自相紛爭,那家也將不能存立」;耶穌以這話指出
魔王驅魔的說法的荒謬。
耶穌利用經師們指控祂的這個機會來宣佈祂戰勝魔鬼
,祂說:「沒有人能進入壯士的家、搶劫他的家俱的
,除非先把那壯士捆起來,然後,搶劫他的家」。
耶穌將自己的死亡轉變為最大的愛的恩典,祂毀滅「
那握有死亡的權勢者、魔鬼」(希二14),並把魔鬼
的王國搶了過來,把全世界的人都從這王國中釋放出
來。
耶穌說,那些指控祂的人,心存惡意,他們是在褻瀆
聖神;耶穌受聖神的引導和啟發,祂所說的一切話和
祂所有的舉動都是來自聖神、來自愛、和平與真理的
聖神。
然而,那些反對祂的人卻說,祂的行動有賴於魔鬼。
其後,耶穌這樣解釋說:「誰若褻瀆了聖神,永遠不
得赦免,而且是永久罪惡的犯人」;褻瀆聖神的人,
永遠不能獲救。
誰若如此歪曲 天主的工程,他便是將自己陷入永遠
墮落中;我們應該為聖神的工程感恩,絕不可以褻瀆
聖神。
福音在敘述了耶穌與經師們的爭論後,又回過來繼續
講述先前所提到的事;這段福音一開始這樣說:「祂
的人聽說了,便出來要抓住祂;因為,他們說:『祂
瘋了!』」
耶穌的親人看見祂如此慷慨地獻出自己,都非常驚訝
;在他們看來,耶穌的做法似乎不合理性。
耶穌對那麼多的人、那麼多的病人和罪人如此地慷慨
,以致他們連飯也不能吃了。
他們認為,耶穌的做法不正常;因此,都說「祂瘋了
」。
耶穌的親人拉著祂的母親來到祂所在的屋子外面站著
,派了一個人去叫耶穌;當時,耶穌正在向人們宣講
天主的話。
那人跟耶穌說:「看,祢的母親和祢的兄弟在外邊找
祢」。
耶穌的回答令我們驚訝;但是,這也顯示出祂將自己
完全奉獻於祂的職務,祂確實拋下了親人,全心致力
於實現 天主的旨意。
因此,祂堅決地抗拒和親人一起的誘惑便說:「誰是
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
隨後,祂環視坐在祂身邊聆聽祂宣講的人說:「看,
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因為誰奉行 天主的旨意,他
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和母親」。
對耶穌來說,與親人的關係不可在與 天主的關係之
上,也不可先於祂受託付而全心、全力進行的工作。
祂感覺到,祂與承行 天主旨意的人的關係比祂與僅
有血緣關係的親人的關係更加密切。
從福音中耶穌這番話可以知道,如果,我們忠實地承
行 天主的旨意,我們便能與耶穌有一個比祂與自己
的親人更加密切的關係;因為,祂說:「誰奉行
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和母親」;這種
靈性上的關係比血緣的關係更加重要。
第二篇讀經讓我們看到保祿所要面對的情況絕不容易
,他這樣聲明說:「我們絕不膽怯,縱使我們外在的
人日漸損壞,但是,我們內在的人卻日日更新」。
保祿先前曾說,他身上時常帶著耶穌的痛苦和苦難,
他把自己完全奉獻於他的職務(見格後四10)。
保祿宗徒的處境非常困難、痛苦,但是,他沒有氣餒
;因為,他有信德的光帶領,知道耶穌在受苦受難後
復活了。
實際上,踰越奧秘具有分不開的兩面,就是:痛苦和
豐盛的收穫。
因此,保祿這樣聲明說:「我們這現時輕微的苦難,
正分外無比地給我們造就永遠的光榮厚報」。
保祿將自己的苦難看得不重要,他的苦難非常大,他
卻說是輕微的;因為,如果,和永遠的光榮厚報相比
,他的苦難就微不足道了。
在信德上,保祿不停留在有形可見的事物上,是關注
不可見的事物;他說:「我們知道,如果我們這地上
帳棚式的寓所拆毀了,我們必由 天主獲得一所房舍
、一所非人手所造,而且永遠在天上的寓所」。
在這裏,保祿宗徒表現出他懷有極大的希望、不害怕
死亡;因為,他知道,經由死亡,可以過渡到一個更
美好、與 天主永遠契合的生命。
保祿說:「我們在 天主那裏已經有了寓所、一個永
遠的寓所」。
這永遠的寓所是什麼呢?
就是耶穌的身體;而且,我們在領洗後,也成了耶穌
身體的一部份。
享光榮的基督在等待我們,祂為我們預備了住所,就
是祂復活了的身體,祂隨時願意接納我們,使我們能
夠與 天主的愛和光榮建立起永遠的和完美的關係,
給予我們完美的幸福。
這個充滿希望的前景應該是我們整個生命中所追求的
目標,我們知道, 天主在等待我們。
祂不僅等待我們,還陪伴我們,帶領我們實現我們所
有的渴望。
如果,我們承行 天父的旨意,我們便已經是祂的弟
兄、姐妹和母親。
保祿也告訴我們,耶穌在天上等待我們,我們和祂的
關係是永遠的關係,並能給予我們幸福;因此,我們
應該度喜樂和充滿希望及愛德的生活,這三者是達到
完美境地的必要因素。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