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母堂的根基與縮影
(拉特朗大殿奉獻慶日)
若望福音 二 13~22
丁穎達教授 著
默想:
十一月是教會禮儀年最後的月份,在本月內,教會
著重提醒我們人生的終末。
在第一日慶祝諸聖節,我們紀念那些已經進入天堂
、獲享永恆救恩的聖人聖女們。
本月第二日是追思已亡節,我們紀念並為那些懷著
信仰去世的人祈禱;「他們的永遠得救已確定」,
但是,被暫時滯留在煉獄裡,他們需要我們的祈禱
,「才能完成最後的煉淨,進入天堂的福樂中」(
教理1030)。
十一月九日,我們慶祝拉特朗大殿奉獻慶日。
拉特朗大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一一年,第一位受
洗成為基督徒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他將原址
以及蓋在上面的宮殿全部捐給了教宗。
改建並奉獻後的拉特朗大殿,成為基督王國內的第
一座聖堂,它是羅馬的主教座堂,名列羅馬四座「
特級大殿」之首,擁有「普世母堂」的銜號,意即
所有在世上旅途教會信友們的母堂。
從一開始,拉特朗大殿就被奉獻於至聖救主基督;
後來,聖洗者若翰和聖史若望被追封為共同主保。
一一○年,安提約基雅的聖依納爵在一封致羅馬人
的信中曾寫道:由伯多祿之座代表的聖座,在各地
的基督徒團體裡象徵著團結一致和「愛德中的首席
地位」。
從十二世紀起,拉特朗大殿的奉獻日因著其「普世
母堂」的崇高地位,成為普世教會共同的慶日。
大殿的獨有稱號「至聖的拉特朗大殿,全羅馬及普
世所有聖堂的母親及根基」,也被銘刻在正門上。
在今天的福音裡,耶穌去了當時還在建造中的聖殿
;並且借題發揮、意有所指地講到新聖殿,即祂的
身體。
那些當時在場的人提醒祂說:聖殿已經造了四十六
年,而且尚未完工(根據弗拉維奧.約瑟夫斯的記
載,聖殿後來又造了三十八年才完工;之後,不久
就被羅馬人搗毀);祢怎麼可能在三天之內就把它
重建起來呢?
耶穌宣告說:「你們拆毀這座聖殿,三天之內,我
要把它重建起來」。
就是這句話,後來,變成祂被嘲弄、審判時的罪證
;耶穌指的究竟是那個聖殿呢?
其實,祂在講兩個不同的聖殿;祂先預言位於耶路
撒冷的聖殿建築將被毀滅,接著,預言祂的聖死與
新聖殿【祂的聖體】的復活。
我們是 天主的殿宇,耶穌是根基,聖神居住在我
們內;如果,我們不採用取自 天主的石塊和水泥
砂石,在這基礎上建築自己的生活,我們的信仰就
會開裂、鬆動、甚至坍塌。
我們人在耶穌之上建構殿宇,就需要彼此信靠,並
把聖神的恩賜贈與彼此。
只要我們效法耶穌,為鄰人服務,我們就是用來自
天主的磚瓦、木樑、水泥砂石建造永不倒塌的生活。
雖然,拉特朗大殿既為至尊、又宏偉,但是,它就
像歷史中的教會縮影一樣,歷經滄桑沉浮,多次遭
遇火災、地震、戰爭、蠻族破壞、甚至曾經住過不
稱職的教宗。
大殿一次又一次地被悉心修復重建,屹立如初。
拉特朗大殿是我們所屬教會的初石,它超越本身的
建築,栩栩如生地提醒著我們 : 愛、團結和永恆的
真諦。
註一:「至聖的拉特朗大殿,全羅馬以及普世所有
教堂的母親及根基」的拉丁原文是 Sacrosancta
Lateranensis ecclesia omnium urbis et orbis
ecclesiarum mater et caput;英文翻譯為 Most
Holy Lateran Church,of all the churches in
the city and the world,the mother and head。
註二:弗拉維奧.約瑟夫斯(37~100年)是第一
世紀時著名的猶太歷史學家,在他所編撰的《猶太
古史》中,記載了關於洗者若翰被黑落德監禁和處
死的事件,也曾提及耶穌和耶穌的兄弟雅各伯。
反省與實踐:
讀經二中:「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
的基石」;我們是 天主所選,成了活石,耶穌是
根基,我們在【耶穌】這基礎上建築自己的生活了
嗎?
我們如何建造永不倒塌的基督徒生活?
「時候到了,你們將不在這座山上,也不在耶路撒
冷朝拜 父」;我們信友在那裏朝拜 父呢?又是
以什麼心情來朝拜?
信友禱文:
繼續為我們所有已亡的親友、恩人祈禱
在這煉靈月中,我們懷著熱切的心,懇求
天主大發慈悲,寬恕他們的罪過,滌除他們的罪愆
,引領他們早日享見 天主的聖容,在天國裡享受
永遠的福樂與平安。
請為台灣與中國的和平祈禱
中華民族因時代因素,致使形成今日的局面;祈求
天主賞賜兩岸和平關係,雙方政府能站在平等的平
面上,在台灣主權不被矮化之下,共同為人民謀求
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