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判決都在今朝 (追思已亡)
瑪竇福音 廿五 31~46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 譯
默想:
米開朗基羅在梵蒂岡西斯汀小聖堂穹頂所畫的「公審判」
,大概是對今天福音內容最廣為人知的描繪。
有一天,「當人子在自己的光榮中降來時」,祂會一勞永
逸地將所有的人分列左右,「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
樣」。
有一天,最後的總帳也會被公諸於世,是與非都要被攤在
陽光底下;這就是 天主的最終審判。
那麼,這公審判將怎樣開始呢?
衡量的標準在那裏呢?
判斷的依據又是甚麼呢?
這裡有兩大驚人發現:
第一、審判已經發生,先前的判決要等到最後一刻才會水
落石出。
一切的判決都發生在我們可能不經意、或者根本不注意的
地方,比方說:我對待鄰人的態度。
有一天,輪到我站在 天主面前,祂如何審判我,取決於
我是否知道鄰人病了 ? 是否去探訪他 ?
其實,一切的判決都在今朝。
耶穌列舉了六類需要幫助的人:饑餓的人、口渴的人、做
客的人、赤身露體的人、患病的人及坐監的人,他們代表
了所有的困境和痛苦。
第二個驚人大發現是,耶穌把自己等同於那些遭遇困境和
痛苦的人,誰注意到他們,就會找到祂;誰關愛他們,就
是關愛祂。
有人問:「我們甚麼時候見了禰、幫助過禰呢?」
耶穌明白無誤地回答說:「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
一位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
毫不猶豫地、無私無悔地為需要援助的鄰人提供愛和關懷
,在 天主面前才算數;耶穌告訴我們,憑著這一點,你
永恆的救援就會被判決了。
做與不做,每天都要決定,重要的不在於我們是否知道,
是我們有沒有去做。
耶穌有關審判全世界的論述著實嚇到我,在祂左邊的山羊
,並不知道是由於他們沒有留意那些遭受困苦的人,沒有
進而看到 天主;所以,要進入永罰。
難道,我們的鄰人不是很容易被忽視嗎?
在 天主眼中,不做善事比做壞事還嚴重。
也許,我可以因為自己從未殺過人,便聊以自慰;但是,
如果,我沒有花時間去探訪病人、沒有注意到饑餓口渴的
鄰人、沒有收留過路的客人,那樣,在 天主眼中還不夠
;因為,總而言之,我沒有意識到那些遭遇貧困的人。
因忽略或缺失造成的罪,該叫我們驚嚇、惕勵。
過去,我沒有做的善事,已經成為無法更正的憾事;當我
埋首忙於自己或自己的願望時,我會錯失看見需要幫助的
鄰人,而且那鄰人恰好是耶穌本人,祂正等待著我。
我的 天主,求禰幫助我,使我在臨終時能向禰交代,我
曾在受困苦的鄰人身上服侍過禰。
反省與實踐:
公審判將怎樣開始呢?
衡量的標準在那裏?
判斷的依據又是甚麼?
我們只要沒有做過惡事,就可以聊以自慰了嗎?
在 天主眼中,這樣就夠了嗎?
當我們看到需要援助的鄰人,我們會毫不猶豫地、無私無
悔地提供愛和關懷嗎?
面對饑餓的人、口渴的人、做客的人、赤身露體的人、患
病的人以及坐監的人,我們會如何對待他們?
信友禱文:
請為所有已亡的親友、恩人祈禱
祈求 天主大發慈悲,寬恕他們的罪過、滌除他們的罪愆
,引領他們早日享見 天主的聖容,在天國裡享受永遠的
福樂與平安。
請為因堅守信仰遭受迫害的人祈禱
祈求 天主念及自己的仁慈,眷顧因堅守信仰遭受迫害的
人們,恩賜他們堅強的信德、護守他們的心神、增加他們
的勇氣,在艱苦的日子裏,常思念主應許的百倍報償,堅
持信仰到底。
請為遭遇生離死別仍然活在痛苦哀傷中的人們祈禱
祈求仁慈的 天主擦乾他們的眼淚、撫慰他們哀慟的心靈
、陪伴他們一同走出死亡黑暗的幽谷,重新在希望與愛中
迎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