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寬恕的荒謬

 

德二十七33~二十八9;羅十四79;瑪十八2135

 

默想

 

這星期,福音讀經的主題是寬恕;故事甚簡單,由伯多祿

的問題引起,他問耶穌該寬恕兄弟多少次 ?

耶穌以比喻做答,要求我們寬恕弟兄如同       天父寬恕我們

一樣。

這個看來簡單的比喻,除非細加反省,否則,難以入心。

伯多祿以領袖身分問耶穌有關寬恕之道,並提供答案、問

七次是否足夠。

這比舊約亞毛斯先知書提到的一般猶太經師要求寬恕三次

,多出一倍有多;他以為會得到耶穌的賞識,像小孩一樣

天真地等待耶穌的讚美。

畢竟,新約的訊息是舊約的圓滿,有限度的寬恕已被

天父無限度的寬恕(七十個七次)所替代,這是福音的精

華。

耶穌以比喻要求人從       天父那裡學習無限度地寬恕,不要

停留在有限度的公義及人間法律制度裡。

耶穌的比喻中,一位僕人欠下一位君王一萬個金幣(塔冷

通;塔冷通是當時最大的貨幣單位   ) ,這是一個極龐大的

數目,在當時,能夠是全城全年的開支,一個人怎樣用也

用不完;就算變賣所有,也無可能清還這筆債項。

僕人所說:「我一定要清還給你」。

這只是信口開河;雙方都知道,那是謊言。

不過,主人還是動了憐憫的心,自動豁免了他的債項。

至於朋友所欠那僕人的一百銀幣,為一位窮苦人不算太少

,約一位工人數月的薪金;但是,與一萬金幣相比,相去

甚遠。

有人按當時的幣值計算,兩者大概是一比五十萬;他朋友

是有可能清還一百銀幣的。

雖然,在朋友的哀求下,他仍不答應,只按法律要求,把

他關在監獄裡。

如果,兩件事情不是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大概不會引起

甚麼爭議。

第一個故事、令人讚美主人的慈悲為懷;在第二個故事裏

,債主循正當途徑去索償,他並沒有派人去恐嚇,也沒有

在債戶門外放火、噴黑漆。

今日社會每天都有這類金錢訴訟,數目之多,早已無新聞

價值了。

這個比喻巧妙之處,在於兩個故事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

要求人從一信仰角度去回顧人與人之間的糾紛。

我們一生所犯大大小小的罪,雖是無法彌補,

天主尚且一一赦免,耶穌還為我們罪人受死;我們受了

天主如此大的恩惠,怎麼能斤斤計較別人對自己一點點的

開罪?

正如比喻中主人所說:「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如同

我憐憫了你一樣嗎?」這句話正道出比喻的要旨。

人與人之間的恩怨,最初的起因可能是一件小事,卻因為

互不寬恕以致愈滾愈大;名電影《決鬥》(Duel)所描述

的故事正是如此。

故事敘述公路上一輛房車與一輛大貨車的車主互不服氣被

對方爬頭超越,繼而互相碰撞,最後,房車把大貨車引到

懸崖,車主自己及時跳出車外;不幸,大貨車卻煞車不及

,車毀人亡。

因為決鬥勝利,房車的車主高興得狂叫、狂跳。

但是,興奮過後,他細想,自己得到了甚麼?

他的車沒有了;對方連是甚麼樣子,他還未弄清楚,便不

明不白地死了。

劇終時,主角坐在地上,落寞地凝視著地平線。

不寬恕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

讓我們從信仰上取得力量,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積怨與糾紛

;讓比喻的訊息靜靜進入我們心中,使我們先感受到

天主對自己的無限寬恕,才會領悟不寬恕的荒謬,繼而與

別人修和。                                                                     作者       吳智勳神父

 

反省與實踐

如果,有個人總是得罪你、給你添麻煩;你會怎麼做呢?

如果,那個人就是你,被得罪的人就是       天主;那麼,到

目前為止,祂一共寬恕了你多少次呢?

耶穌教導我們,寬恕他人要從內心做起;若我們活著,是

為主活,就讓我們學習以耶穌的心為心,發怒與仇恨的情

緒必要離開我們。

當我們能做到與他人和好,       天主也將與我們一同喜樂!

 

信友禱詞

請為經常活在怒氣與仇恨中的人們祈禱

求主憐憫他們、寬恕他們;因為,他們也許受到了嚴重的

傷害,內心感到痛苦,願禰以慈愛對待他們、幫助他們化

解人與人之間的糾紛,使他們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喜樂。

 

請為世界各地遭遇患難的災民祈禱

求       天主恩待這些無辜受難的百姓,幫助他們重整家園、

醫治他們的病痛、安慰受傷的心靈、賜給他們信心與希望

好迎接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