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二十八日中午,教宗方濟各接見了出席聖座修會部
全體會議的人士,教宗勉勵度奉獻生活者常保持以耶穌
為中心的清馨和新穎,克勝世俗思維和臨時文化。
教宗指出,在現代的文化中,忠貞受到了考驗,這導致
奉獻生活和教會本身變得虛弱;這些離棄奉獻生活的現
象令我們著實擔憂,我們要問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於是,教宗提出影響忠貞的三個因素:社會文化環境、
青年世界以及奉獻生活自身的見證。
關於社會文化環境,教宗說:我們生活在所謂的斷層、
臨時文化的環境中,這種文化驅使人成為時尚的奴隸,
誘使人需要經常向其它事物敞開旁門,滋長消費主義且
忽略簡樸生活的美德,屢屢造成極大的生活空虛。
一種強烈的實用相對主義因而大行其道,依照一種自我
實現的觀點來評判一切,經常與福音價值格格不入。
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經濟規則取代了道德律並且發號
施令,強力推行它們自己的標準系統,甚至損害生命價
值觀。
金錢和利潤主導一種誰無貢獻就應被淘汰的生存觀,在
這種情況下,一個人必需首先接受福傳,然後才能致力
於福傳。
談到影響忠貞的第二個因素【青年世界】,教宗坦言道
,這是一個既複雜又富於挑戰的世界,我們有許多非凡
的青年,而且人數不少;但是,在青年當中,也有許多
世俗觀念的受害者。
這種觀念可以如此概括:不惜任何代價地追求成就、容
易賺得的金錢和得來全不費功夫的享樂;這種觀念也吸
引許多青年。
我們的工作無非是從旁陪伴,以福音和屬於基督的喜樂
感染他們;若我們希望青年不屈從,我們就應該對這種
文化進行福傳。
影響忠貞的第三個因素是【度奉獻生活自身的見證】;
教宗表示,在奉獻生活內部具有很大的聖德,卻也不乏
做反見證的情形,使忠貞變得困難。
他告誡度奉獻生活者該當警惕某些反見證,諸如:例行
公事、疲憊拖拉、結構管理上的負擔、內部不合、謀求
權力、攀附、以世俗的方法管理修會、長上的服務有時
專制、有時則聽之任之。
教宗勸勉說:度奉獻生活若要保持其先知性使命和魅力
,繼續為疏遠和親近的人成為忠貞的學校(參閲:弗二
17),就必需保持以耶穌為中心的清馨和新穎、靈修的
吸引力和傳教動力,顯示出跟隨基督的美好且散發希望
與喜樂。
最後,教宗強調陪伴的重要性,在奉獻生活中必需努力
培養陪伴者,使他們能夠勝任這項使命。
陪伴,並非製造依賴性,是使青年能進行分辨;分辨,
不僅是選擇善與惡,也是選擇善與更善,在善行與認同
耶穌之間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