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為普世傳教祈禱
依六六 10 ~ 14;迦六 14 ~ 18;路十 1 ~ 12,17 ~ 20
本主日,聖道禮儀打開了傳教的遠景;福音為我們敘述了
耶穌派遣七十二門徒傳教的情節;第一篇讀經同我們講論
了 天主的慈愛,祂將祂的平安送到耶路撒冷;第二篇讀
經也談了平安和憐憫。
福音的章節尤其關注到為普世傳教開啟的開端;事實上,
「七十二」這個數目有象徵意義,意指萬國、萬民。
創世紀書中提到七十二個不同民族;如此看來,對七十二
位門徒的派遣,預示了向萬國、萬民傳教。
其實,這時候,實際的傳教活動尚未開始;因為,在耶穌
復活前,傳教活動只限於以色列。無論如何,現在,卻已
經指出了普世前景。
這個前景,在耶穌的話中也有所指出;祂說,莊稼多,因
此,需要許多工人。
所以,祂邀請他們,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他的
莊稼。
耶穌的這一請求永遠有效;教會該當常求莊稼的主人派遣
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
我們每個人該當以開放的心、以傳教的態度去求;我們的
祈禱不該只限於我們的需求和我們的需要,只有普世幅度
才稱得上是基督信仰的祈禱。
在 天主經中,耶穌教我們祈求說:「願禰的國來臨」;
是讓我們為普世傳教祈禱。
耶穌派遣祂的門徒「猶如羔羊往狼群中」;宗徒們的使命
如同軍事使命,以人的途徑來取勝毫不相干。
宗徒們不擁有必備的人的途徑來做宣傳、來博得人的歡迎
;他們所攜帶的是 天主的許諾,好傳播和平。
耶穌對門徒們說:「不論進了那一家,先說願這一家平安
!」征服者為他們的事業啟程時,不攜帶這個和平訊息,
福音的信使們則帶去和平;因此,他們沒有暴力工具。
和平,能滿足人最深切的渴望;復活後的耶穌向門徒們說
的第一句話是:「願你們平安!」
祂借著十字架使我們獲得修和、罪惡的赦免;因此,同
天主和好,獲得良心上的平安和人與人之間的平安。
耶穌這段話的幾個細節,顯示出福音的信使們該當傳播
和平,不懼任何阻礙,不受猶太人對遵守法律的限制。
事實上,耶穌兩次說:「吃、喝他們所供給的」,「給
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
祂的堅持,看起來似乎奇怪;那麼,祂為什麼固執於這
一態度呢?
因為,在猶太人和其他民族交往上的一個阻礙,正是對
非常嚴格的進食規矩的遵守;即使今天,守規矩的猶太
人只進 kasher,即符合梅瑟法律和傳統上規定的純淨的
食物。
耶穌卻說,不要為這些規矩費心思;因為,這些規矩是
與其他人交往的一個障礙。
福音的信使們應該開放、溫和;應該常尋求使人們團結
的東西,不接納製造分離的事物。
只有在溝通自由的情況下才有真正的平安;要是有一個
障礙,就不能談平安;實際上,障礙,已經指出了某種
程度的對立。
當保祿宗徒說:「 天主的國,並不在於吃喝,是在於
義德、平安以及在聖神內的喜樂」(羅十四17);他的
話符合了耶穌的這一訓誨, 天主願意祂所有的子女在
平安、喜樂和愛中生活。
事實上,正如第一篇讀經上所說, 天主充滿了慈愛;
讀經一中, 天主要人們快樂、欣喜,並許下眾多顯示
仁慈、慷慨的畫面:「看!我要在她【耶路撒冷】身上
廣賜和平,有如河流一般」。
在希伯來文的經書上,我們看到此處用的是Shalom,通
常被譯做「和平」;在義大利主教團的正式譯文中,並
沒有用「和平」這個辭彙,卻是用了「繁榮」一詞;因
為,希伯來語shalom一詞不只是沒有戰爭的意思,也指
充裕、繁榮。
天主繼續:「我要賜給她萬國的財寶,好似氾濫的江河
」; 天主用各種方式和各種慈愛的舉動顯示祂的慷慨
:「她的乳兒將被抱在懷中、放在膝上搖擺」;這是一
個和平景象:是有小孩子被抱在懷中、被搖擺的家庭的
景象。
由此可知, 天主顯示的,不僅是父愛,也有母愛:「
就如人怎樣受母親的撫慰,我也要怎樣撫慰你們,你們
必要在耶路撒冷受安慰」。
在第二篇讀經中,保祿在迦拉達書的結尾也談到了平安
;在這篇書信中,他非常致力於辯論,為勸阻讓迦拉達
人接受按梅瑟法律的戒律所行的分離行動。
保祿宗徒不贊成讓來自異教的基督徒屈服於梅瑟法律有
區別的規定下,他為使他的信徒們擺脫對法律的遵守所
出現的憂慮而奮爭;因為,這些法律製造阻礙和分離。
在這些分離中,尤其是其他民族所不實行的割損;為此
,他表示:「割損或不割損,都算不得什麼;要緊的是
新受造的人」。
天主的慷慨、慈愛,借著在耶穌復活後新受造的人體現
出來,他們是充滿平安的新受造物與平安的傳遞者。
保祿說:「以此為規律而行的,願平安與憐憫降在他們
身上,即降在 天主的新以色列身上!」
保祿宗徒要求,從今以後,沒有人再煩擾他,並指出了
在他身上帶有耶穌的烙印的理由;他願意被視做同情的
對象,不是歧視或爭論的目標。
最後,他祝望:「弟兄們!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恩寵
常與你們的心靈同在!」
保祿在他的書信的開端常用「恩寵」和「平安」;這兩
件事是放在一起的。
「恩寵」,是 天主白白賜予的愛,經由基督賜給了我
們,並給我們帶來了「平安」;首先、與 天主平安;
然後,才有我們良知上的內心的平安,與其他所有人的
平安;因為,他人是 天主的子女,故有權利得到我們
的愛。
教會的普世傳教是和平的使命,這個使命該當懷著巨大
的信心永遠傳下去;因為,它符合 天主的願望和基督
以高貴的代價使我們獲得的救贖的功效。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