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善用網絡,加強福傳

 

如今,互聯網是一個國際社會資訊大平臺,每天,有億萬

網民在上面獲得資訊、交流資訊,這對我們今天的求知途

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對我們的

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世界觀,即對國際、對社會、

對家庭、對工作、對交往、對生活各個方面的看法產生重

要影響。

事實上,「網絡福傳」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每位基督徒

都要好好把握和珍惜    天主賦予我們這個高科技時代的恩

寵和財富;「謹記福傳,終守使命」。

現代化網絡種類繁多,諸如:說說、日誌、相冊、博客、

微博、微信、有信、QQMSNSKYPEWHATSAPP   等等

,甚至於漂流瓶都可以向眾人宣告喜訊、傳播福音。

在《聖經》中,聖保祿宗徒教導說:「我時時為你們,

天主在基督耶穌內所賜予你們的恩寵,感謝我的    天主」

(格前一  4)。

「我栽種、阿頗羅澆灌;然而,使之生長的,卻是

天主。

可見,栽種的不算什麼、澆灌的也不算什麼,只在那使之

生長的    天主」(格前三 6 ~ 7)。

為此,我們就儘管撒種吧!能使之開花、結果的,那是

天主的工作。

只要我們全力以赴、相親相愛、彼此分享、見證真道、

促進合一、傳揚福音;相信,藉著基督的慈悲恩佑,我

們教會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今天,我們願與諸位一起分享四點內容:

一、教宗方濟各在第五十屆社會傳播日所發表的文告。

二、「傳揚福音,榮主益人」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目標。

三、慈悲的    天主愛眾人、尋找眾人,祂不願意任何人喪

亡。

四、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基督徒要善用網絡

,加強福傳。

一、教宗方濟各在第五十屆社會傳播日所發表的文告

第五十屆社會傳播日,在今年五月八日、耶穌升天節舉行

;社會傳播日是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推動的一項世界性

慶祝活動,於一九六七年五月七日舉行首屆慶祝活動。

按照慣例,教宗的社會傳播日文告都在每年一月廿四日公

佈,那天是新聞從業人士的主保聖方濟各.沙肋爵紀念日

。聖座社會傳播委員會在公告中表示,二零一六年的社會

傳播日,主題為「傳播與慈悲:富有成果的會晤」。

顯然,與慈悲禧年密切相關;教宗方濟各希望社會傳播日

能成為深入省思傳播與慈悲關係的一個大好時機;而且,

傳播應建設橋樑、治癒創傷、觸動人心。

傳播的真正力量在於它的「親切感」;因此,基督徒要懷

著愛傳播真理,把社交網絡變為促進聯繫與分享的慈悲場

所。

教宗方濟各強調言語「具有創造橋樑的力量」;一個紮根

在慈悲內的社會,不是不合理的理想化或者過於放縱的。

「傾聽,比聽到要深刻;聽到,是指資訊領域的;傾聽,

是傳播領域的,要求接近」。

「我們能夠、也應該評斷罪惡的問題  : 暴力、腐敗、剝削

等;但是,我們不能評斷人;因為,只有

天主才能從內心深處讀懂一個人」。

「我們所說的每句話和我們說話時所使用的每種方式,都

應該體現出    天主對眾人的憐憫、溫柔和寬恕」。

在慈悲聖年的社會傳播日文告中,教宗首先指出,「愛,

因它的性質決定了它本身就是傳播」;因此,「我們蒙召

以    天主子民的身分與眾人溝通,不排除任何人」。

傳播,意味著分享,分享,需要聆聽與接納;聆聽,遠比

聽見意義深刻。實際上,聽見,指的是接受資訊;聆聽,

指相互交流。

此外,聆聽,也指有能力分享問題與疑惑、肩並肩地同行

,擺脫一切萬能的假設,謙卑地將自己的能力與才華用於

為公益效勞。

虛擬環境,是一個廣場、一個相遇的場所;在這裡,人們

可以撫慰或者傷害,進行有益的討論或者發起道德批判;

因此,網絡應當「被善用」、「向分享開放」。

教宗強調:傳播以及它的發展,「乃是    天主的賞賜」;

但是,它也代表了「一項重大責任」。

教宗再次提到傳播所具有的「親近」能力,他說:「傳播

與慈悲的會晤將結出豐碩的果實;因為,它會產生一種關

心、安慰、治癒、陪伴和慶祝的親切感」。

最後,教宗總結:「在一個分裂、破碎和極端化的世界,

以慈悲與人溝通,意味著,在    天主子女和人類同胞之間

促進善良、自由與團結的親切感」。

二、「傳揚福音,榮主益人」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目標

常言道:「人在做,天在看」;凡是為    天主工作的,

天主絕不會忘記的;因為,凡曾為    天主服務的人的名字

都記在生命冊上。耶穌曾訓誨門徒說:「要因你們的名字

被記錄在天上而歡喜」(參  : 路十20)。

保祿對他忠誠的同伴說:「他們的名字已寫在生命冊上了

」(斐四  3)。

天主的子民「凡是名錄在那書上的,都必得救」(達十二

  1)。

若望也說:「只有那些記載在羔羊生命冊上的,才得進入

天主的聖城」(參  : 默二十一27)。

有的人說:我識字不多、不會寫作,怎麼辦呢?

若不會寫作,沒關係;用你的手指轉載、轉播或轉發吧!

同樣也是為    天主工作,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現代是高科技時代,網絡通訊非常發達,只要手指一按,

就能使手機、電腦、汽車、火車、輪船、火箭、乃至宇宙

飛船馬上運行。

感謝    天主賜予我們手指具有如此神奇的能力,只要我們

手指一按,有可能使眾多的人靈受益。為此,讓我們共同

努力善用網絡!順應時代的召喚!把福音的種子播撒到天

涯海角。

與此同時,也請大家記住這句話:「善用網絡,使人變成

天使;惡用網絡,使人變成魔鬼」。

我們要實現「傳揚福音,榮主益人」基督徒信仰生活目標

,需要全方位的調整與發展、需要大家攜手同心和努力奮

勉、需要各位信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如果,一個基督徒團體沒有共同理想、沒有共同目標、沒

有共同價值觀,整天亂哄哄的,那就什麼事也辦不成。

有道是:「    天主愛我;教會需要我」。

今天,我們要復興中華教會,極需我們每位基督信徒積極

合作、全力以赴、擴展教會。

「相親相愛一家人,團結共融傳福音」;眾所周知,教會

的牧靈與福傳工作不容易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為了實現我們的神聖目標,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都要

謹記信仰、強化祈禱;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

什麼是同心圓?

就是以主耶穌基督為核心,發動所有基督信徒,調動各方

面的積極力量,共同為實現中華教會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三、慈悲的  天主愛眾人、尋找眾人,祂不願意任何人喪

今年五月四日,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講解「亡羊

的比喻」,他表明    天主愛眾人、不丟棄任何人、不認識

我們的丟棄文化;在耶穌眼中「沒有絕對丟失的羊」。

因此,基督徒不可自我封閉;否則,我們將渾身滿是「封

閉的臭味」。

耶穌善牧將亡羊揹在肩上的圖像,象徵「耶穌對罪人的關

切」和「    上主絕不容許任何一個人脫隊的慈悲」。

「耶穌善牧是唯一的真主角,一切都得仰賴祂」;教宗說

,    天主尋找亡羊、尋找迷失的子女;然後,大事慶祝。

祂去尋找那最有需要、被遺棄、被丟棄的人;因為,每個

人對祂都很重要」。

教宗繼續說,「以慈悲對待罪人,是    天主的作風」,

天主絕不容許任何一個人脫隊。

天主不認識我們當前的丟棄文化,這種文化與    天主毫不

相干。    天主不丟棄任何人;    天主愛眾人、尋找眾人!

祂不認識『丟棄人』這個詞;因為,祂是全然的愛、徹底

的慈悲」。

天主子民始終在行走中;當    上主去尋找迷失的羊時,其

它九十九隻羊正在參與羊群的團聚。

教宗說:「牧人一定處在亡羊丟失的地方;因此,我們要

到    上主願意與我們相會的地方,而非我們以為祂會在的

地方尋找    上主!

若不遵循牧人的慈悲之道,任何一種方法都無法把羊群重

新聚在一起」。

教宗表明,在基督徒團體中「總有某些人離開團體,留下

空空的位置」,有時候,我們會認為「這是一種不可避免

的損失」;但是,這種思想會把我們帶入自我封閉的險境

,固守在「小團體中、堂區內」,那是個「不再有羊味」

的羊圈。

教宗勉勵道:「我們不應該封閉,否則,我們將渾身滿是

封閉的臭味!」

我們必需具有去會晤他人的使命熱忱;因為,對

天主而言,沒有人是絕對的迷失者。

天主尋找我們,尋找我們到底!

最後,教宗總結道,「再遠的距離也擋不住牧人的腳步;

任何一個羊群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兄弟。

我們要走出去、尋找,從而找到一條友愛之路。

找到亡羊,不僅是牧人及    天主的喜悅,更是整個羊群的

喜悅。我們都是重新被找回的羊、    上主慈悲所接納的羊

,蒙召和祂一起去接納整個羊群。

四、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基督徒要善用網絡

,加強福傳

據調查資料顯示:    天主教的網絡群,大多數是青年教友

,來自四面八方,各自經歷不同,觀點和想法肯定是五花

八門的,不能要求他們對所有問題都看得那麼準、說得那

麼對。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

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瞭解情況的要及時宣講、對模糊

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

及時引導和糾正,讓互聯網成為我們同廣大信眾,尤其是

青年教友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瞭解信眾、貼近信眾、

為信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激發信仰、祈禱、讀經、

共同分享、彼此相愛、見證真道的新管道。

網絡空間,可謂是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

氣清、生態良好,造福人民。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

惡化,有害人民。誰都不願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

、攻擊、謾駡、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間。

互聯網就像一把雙刃劍,一定要善加利用;如果,利用網

絡鼓吹享樂主義、爾虞我詐、金迷紙醉;煽動極端思想、

偏狹觀念;宣揚分裂不睦、損害合一;教唆犯罪、做惡、

破壞信仰和道德等等,這樣的行為,我們基督信徒要堅決

制止和遮罩,絕不能任其大行其道。

如果,利用網絡進行欺詐活動、散佈色情材料、進行人身

攻擊、兜售非法物品等等,這樣的言行也要堅決剷除和取

締,絕不能任其大行其道。

我們要本著熱愛教會、忠於基督、持守真理、服務大眾的

態度,竭力在網絡空間做好基督徒應有的服務工作。

與此同時,我們要加強在網絡中的信仰宣傳,藉著強化祈

禱、講解教理、分享聖經、培育福傳、追求至善、弘揚真

道,逐步形成和促進積極樂觀、健康正面的網絡文化。

「全力福傳,奉獻自我,竭盡所能,做光做鹽」,以我們

教會的文明成果和基督徒的愛德來滋養人心、滋養大眾,

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

營造一個「榮神益人,友愛和諧」的網絡空間。

我們以漢朝王充在《論衡》中的一句話:「知屋漏者在宇

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誤者在諸子」;亦即真正住在

屋簷下的人才能深切體會房頂漏雨的危害、深入民間社會

的人才能切身察知政令出現的問題、處於諸子百家的不同

視角才能審視一家經義的疏漏。

從生活的形象比喻、到為政的道理說明、再到學術的觀點

論證,王充這句話是呼籲為政者不要總是居廟堂之高,從

而不解江湖之痛,不要總秉持高高在上的一種視角,從而

讓施政脫離實際,讓視野有失偏頗。

無論是日常為事、還是官場為政、還是文化為學,這句古

語都指出了一個重要觀點,就是要讓想法落地、要讓理論

聯繫實際。

而,在當今這個信息化時代,全社會都在倡導「互聯網

思維」;互聯網思維裡的一個緊要概念,就是要「接地氣

」。重視民眾的聲音、瞭解大眾的需求,發揮網民的力量

、調動百姓的參與,施行政策管理也好、傳遞思想內容也

罷,都不再適合從高到下的單向視角,是要調動上下互動

的循環促動。

事實上,教會推動福傳要靠眾信友;因為,大家捧柴火焰

高。只有廣大信友意識到自己的神聖使命【做光、做鹽】

,教會的福傳事業才能遍地開花,廣及四海。

聖經上,耶穌教導說:「你們要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

物宣傳福音」(谷十六15)。

結束語

教宗方濟各特別指出:羊群在那兒,我們的牧人就要到那

兒去;不然,怎麼牧放和管理羊群呢?

事實上,做為現代的教會牧人和傳道員,都要努力學會和

掌握「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到「羊群的草場」。

有鑑於此,需要經常查看資訊、瀏覽網頁、關注動態、掌

握消息,瞭解羊群的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

積極回應慕道者和眾信友的關切、解疑釋惑。

善於運用網絡瞭解民意、心聲、大力推行福傳工作,這是

今天我們教會在新形勢下做好福傳工作的基本功。

今天,做為服務信眾羊群的牧人們,不僅要提高自身「善

用網絡,加強福傳」的本領,而且還要「滿懷慈悲,踐行

愛德」,帶領眾群羊一起奔向「榮主益人」的最高遠、最

神聖的目標 !                                     撰文:夏景曉神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