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五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教宗方济各
表示:不存在無教会的基督徒、獨自行走的基督徒;因为
,耶稣親自参与了其子民的行程。
教宗引述當天的讀經一解释说,宗徒们在宣講耶稣时,并
没有從耶稣談起;而是先回顾了 天主子民的歷史。
事實上,『没有那段歷史,人無法理解耶稣』;因为,祂
就是那段歷史的终点,那段歷史则向着耶稣發展。
因此,我们無法理解一位脱離 天主子民的基督徒。
基督徒,并非單獨存在的個體,他屬於一個民族、屬於教
会;無教会的基督徒,纯粹是一個空想,是不现實的。
我们無法理解一位單獨存在的基督徒,同樣,我们也無法
理解單獨存在的耶稣基督。
耶稣基督,并非像英雄那样從天而降、来拯救我们。
不是这样的;耶稣基督有祂的歷史。
我们可以说,这是真的, 天主有祂的歷史;因为,
天主曾与我们同行。
我们無法理解没有歷史的耶稣基督;同样,没有歷史的
基督徒、脱離子民的基督徒、離開教会的基督徒也是無法
理解的。
那只是一种實驗室的、人造的、不能给予生命的東西。
教宗繼續說, 天主的子民在许诺中前行,这点很重要,
我们的生命應該擁有記憶的幅度:『基督徒應該记得自己
民族的歷史、记得民族所走过的路、记得他的教会。
記憶……对整個过去的記憶。
然而,这個民族走向何方呢?
她走向最终的许诺、这是一個走向圆满的民族;一個獲得
了未来的许诺、走向这许诺、走向这许诺實现的特选民族
。因此,教会内的基督徒是位抱持希望、对许诺懷着希望
的男女。
这绝不是期待;是另一种境界、是希望!
希望,讓人不断前進!希望,绝不令人失望』。
教宗说:回顾过去,基督徒是位擁有記憶的人,始终祈求
記憶的恩寵。
展望未来,基督徒是充满希望的男女。
着眼當下,基督徒跟随 天主的脚步,更新与
天主的盟约;他不断对 上主说:『是的,我要诫命、我
要祢的旨意、我要跟随祢』。
基督徒是结了盟约的人;而且,我们大家每天都在彌撒中
庆祝这個盟约;因此,基督徒是感恩宴席中的男女。
教宗最後祈求说:今天,讓我们想想自己基督徒的身分,
这将使我们受益匪浅。
我们基督徒的身分是屬於一個民族、屬於教会;缺乏这歸
屬,我们就不是基督徒。
我们藉着聖洗進入了教会,只有在教会内我们才是基督徒
。因此,我们應該習慣於祈求記憶的恩寵,记得
天主子民所走过的路,也记得個人的过去:
天主在我生命中对我做了甚麼,祂是如何讓我行走的…。
讓我们祈求希望的恩寵,希望,绝非樂觀主義!
讓我们祈求每天更新盟约的恩寵,这是召叫我们的
上主与我们缔结的盟约。
願 上主赐予我们这三项恩寵、身为基督徒必不可少的
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