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七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周三公開接見活動
,教宗方濟各在要理講授中表示:面對受壓迫者的苦難
,在遭受暴力侵害、被貶為奴隸、被判處死刑之人的哀
號面前,慈悲不能無動於衷。
教宗也為家庭和睦發出呼籲,他表示,禧年是相互寬恕
的良機。
教宗首先指明,在《聖經》中, 天主的慈悲貫穿以色
列子民的整個歷史;教宗列舉《創世紀》中若瑟的事蹟
說,若瑟雖然被他的哥哥們賣到埃及,後來卻仍與他們
重歸於好;他沒有把自己封閉在怨恨中,是向修和敞開
了心懷。
教宗說:我想到許許多多一家人彼此疏遠、互不理睬的
弟兄;這慈悲禧年是重歸親密、互相擁抱與寬恕的良機
;忘卻那些不愉快的事吧!
接著,教宗說,實踐慈悲,指的是擁有 天主的心腸;
因為, 天主照顧窮人,垂允那些因失望哀號的人。
面對受壓迫者的苦難,在遭受暴力侵害、被貶為奴隸、
被判處死刑之人的哀號面前,慈悲不能無動於衷;這些
令人悲痛的現實殃及每一代人,包括我們自己,常使我
們感到無能為力,陷入心硬的誘惑,把注意力轉移到別
的事上。
然而, 天主絕不冷漠無情,祂永遠不會轉面不顧人類
的苦難。
在問候朝聖信友時,教宗還把這一個思想與中東子民的
悲慘處境聯繫起來;他向來自伊拉克和中東其它地區的
朝聖者做出保證:面對苦難、面對祂子民的哀號、面對
不義與迫害, 天主不會默不做聲;祂必將採取行動,
賜下祂的慈悲、救恩與援助。
聖經教導我們, 天主向人類彰顯祂的慈悲時,與人類
建立了盟約。教宗談到梅瑟的形象說,他在
天主的慈悲舉動下,沒有被尼羅河水淹死,成了這同一
慈悲的媒介,讓生來自由的子民安然從紅海中走過。
教宗說:在這慈悲禧年中,我們也可以藉著關懷、安慰
和促進合一的慈悲善工,從事這份做慈悲媒介的工作。
有很多好事,我們可以去做; 天主的慈悲之舉始終以
拯救為目的,這與那些總是以殺害為目的人的行動全然
不同,例如那些製造戰爭的人。
最後,教宗總結道,如果,我們接納與 天主的盟約,
允許祂來拯救我們,我們也可以成為像梅瑟那樣的人。
既然,我們是 天主的子女,我們就有機會獲得這份以
良善與慈悲對待他人的遺產。
讓我們向 上主祈求,願我們在這慈悲禧年中也能做些
慈悲善行;讓我們敞開心靈,藉著我們的慈悲善工,使
天主父留給我們的慈悲遺產惠及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