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的障礙
耶一 4 ~ 5,17~ 19;格前:十二31~十三13;
路四21 ~ 30
默想:
今日的福音是上星期的延續,上主日的福音提到耶穌回到
本鄉的會堂,站起來,誦讀依撒意亞先知的說話,藉這些
話講出自己的使命,亦即每一位基督徒的使命。
今日,耶穌繼續講下去,祂所講的很特別、很有力;但是
,也很刺耳,令祂的同鄉無法接受,要拉祂出城推下山。
可以說,耶穌不受自己本鄉人的歡迎;究竟為什麼,他們
不接受耶穌的喜訊?
首先,耶穌沒有滿足同鄉的願望。
多數人在心底都傾向想留名、想出人頭地;甚至,有些人
覺得名聲比財富更重要;假若,自己本身沒有甚麼能力去
「立德、立功、立言」,便依賴其他東西使自己揚名。
比方 : 某名人是我的同鄉或校友;又或,有什麼名人來過
我的地方、喝過我煮的涼茶、與我拍過照等等。
納匝肋是一個藉藉無名的地方,沒發生過什麼大事,也沒
出過什麼大人物;若望福音曾記載:當斐理伯把耶穌介紹
給納塔乃耳時,後者曾很輕佻不屑地說:「從納匝肋還能
出什麼好事嗎?」(若一46)。
不過,納匝肋出了一位耶穌,此人在外面成了名人,現在
,衣錦還鄉;所以,他們今天特別來捧祂的場,希望祂能
在納匝肋做一些特別的事或行一些奇蹟,令自己能沾光。
但是,耶穌並沒有滿足他們的要求,使他們大失所望。
還有就是,他們多少有點妒忌耶穌有今天的成就,祂只是
一位木匠的兒子,沒有受過甚麼教育;現在,竟當了師傅
,有大批門徒前呼後擁在祂的身邊,便顯得自己平庸了。
另一個拒絕耶穌的原因就是,受到狹窄民族主義所影響。
多數以色列人希望耶穌所傳的喜訊只傳給他們,行奇蹟只
給自己人;因為,只有以色列人是 天主的選民。
可是,耶穌今天的訊息很清楚:祂的福音是為所有的人、
祂行的奇蹟亦是為所有的人,路加特別強調福音的大公性
;所以,路加記載,今天,耶穌挑戰祂的同鄉,祂所舉的
例子:先知厄里亞和厄里叟都有向外邦人行奇蹟,反而沒
有幫助自己人。
這些是聖經的事蹟,以色列人不能否認;耶穌挑這些說出
來,令他們尷尬。耶穌這種不妥協的態度,令祂的同鄉從
歡迎祂轉變為憎恨祂,甚至失去了理智,想把祂推下山。
雖然,當時,猶太人已沒有權處死人;但是,群眾的煽動
使人失去理性,不理後果,做出犯法的行為。
當我們反省整件事,便會發現,原來,耶穌在傳福音時,
也有挫敗的經驗;但是,耶穌並沒有因此失望。
祂也沒有採取一種妥協的態度,改變真理、去迎合別人的
口味;因為,真理是不能妥協的。
這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訊息:在傳福音時,我們每一個人
都遇過失敗的經驗;今日的記載給我們一個很大的鼓勵,
連耶穌都能有這樣的遭遇,何況是我們呢?
此外,我們可以看到,每個人總有他們不接受福音的原因
,不論是來自風俗、文化、環境、個性、培育或其他理由
;我們總要接納別人的有限性。不過,我們不會改變福音
去迎合他們,真理是不需要妥協的。
再看今天讀經一和讀經二所說的,我們更加可以得到安慰
;如果,把第一篇讀經用在自己身上, 天主說,祂特別
選中了我們做萬民的先知,我們必需傳述祂的意思;既然
這是 天主給我們的責任;那麼,無論我們遇到什麼困難
、挫折,都不需驚惶失措, 天主必做我們的堡壘、支持
我們,沒有任何東西能戰勝我們,這份信德使我們立於不
敗之地。
另外,第二篇讀經是聖保祿的「愛德頌」,基督徒要以無
比的愛德對待不接受福音的人;如聖保祿所說,要對他們
忍耐、慈祥、不動怒、不計較他們的過錯、並且能包容、
相信、盼望。
聖保祿特別提到「忍耐」,以忍耐開始,也以忍耐結束對
愛的描述。
我們要像聖保祿一樣有這樣大忍耐的愛心,去接受那些暫
時不能接納耶穌基督福音的人,等候更好的時機。
願我們緊記今天福音的訊息:任何時候傳福音都有障礙,
基督徒必需持守真理,既不妥協,也不失望,堅信基督的
愛必獲最後勝利。 作者 吳智勳神父
反省與實踐:
納匝肋人為何不接受耶穌的喜訊?
在你週遭所遇到的人們,他們願不願意接受耶穌呢?
你知道原因嗎?
我們能夠為了迎合他人,就改變真理嗎?
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究竟要給這些人什麼?
我們自己是否也要不斷地深入對真理的認識呢?
信友禱文:
請為傳福音者祈禱
天主,我們感謝禰派遣許多熱心的基督徒在世界各地宣揚
禰的福音,求禰以不變的真理與永恆的愛聖化他們,使聽
見福音的人都能透過他們真正認識禰。
請為世界和平祈禱
求主幫助世界各國、各民族,讓人與人能彼此和樂相處,
消弭以往的仇恨與不平等的關係,並且能彼此寬恕、互相
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