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真理做證的君王

 

 

【福音:若十八 33 ~ 37

 

比拉多於是又進了總督府,叫了耶穌來,對祂說  : 「祢是

 

猶太人的君王嗎?」

 

耶穌答覆說:「這話是你由自己說的、或是別人論我而對

 

你說的?」

 

比拉多答說:「莫非我是個猶太人?祢的民族和司祭長把

 

祢交付給我;祢做了什麼?」

 

耶穌回答說:「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假使,我的國屬於

 

這世界,我的臣民早已反抗了,使我不致於被交給猶太人

 

;但是,我的國不是這世界的」。

 

於是,比拉多對祂說:「那麼,祢就是君王了?」

 

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我是君王;我為此而生,我也

 

為此來到世界上,為給真理做證;凡屬於真理的,必聽從

 

我的聲音」。

 

【基督君王節】

 

天主教會在常年期最後一個主日慶祝「耶穌基督普世君王

 

節」;這個節日在教會中出現的相當晚,一九二五年,才

 

由教宗碧岳十一世訂定為教會的節日;一九七 0 年,教宗

 

保祿六世決定將這個節日移至常年期最後一個主日慶祝。

 

【經文脈絡】

 

對於耶穌基督的描繪,馬爾谷福音側重於「受苦的人子」

 

圖像,比較不強調耶穌基督的君王性身分;因此,常年期

 

乙年最後一個主日的福音選讀再次跳出馬爾谷福音的循環

 

,選自若十八33 ~ 37

 

這段十分簡短的經文是比拉多審問耶穌的一部份(若十八

 

28〜十九16);欲明白這段在主日聚會中公開誦讀的福音

 

內容,必需先掌握比拉多審判耶穌的整個過程。

 

【耶穌受審的敘述】

 

若望福音的作者加大篇幅報導耶穌受審的過程,使這段記

 

載成為若望福音苦難敘述的中心部份。

 

整段報導顯出高度的戲劇張力,耶穌受審的過程,並非只

 

侷限在一個法庭中進行,是在總督府「內部大廳」以及「

 

外部庭院」之間不斷交換的場景。

 

總督府外庭院籠罩在「黑夜」之下,猶太人、司祭長以及

 

僕人們站立其中;總督府大廳內則是「燈火通明」,只有

 

耶穌獨自和比拉多對話;而且,比拉多來回奔走於大廳內

 

外(黑暗與光明)之間,這個往返的舉動顯示他猶疑不決

 

的情況。

 

耶穌和比拉多的談話內容,正是眼前所發生的事件最深刻

 

意義的解說;透過君王性的頭銜,清楚地顯示出基督論的

 

基本觀點,耶穌藉著自我貶抑,使祂的君王性得以顯揚;

 

但是,只有相信的人可以瞭解這個啟示。

 

在敘述的過程中,耶穌的君王性越來越清楚,直到最後,

 

比拉多公開宣揚耶穌是「猶太人的君王」雖然,是以罪

 

狀牌的形式宣告。

 

羅馬的審判情況】

 

福音的描寫符合羅馬時代的審判情況,審判者對原告與被

 

告雙方一一提出質詢審問,被告也有機會發言為自己辯護

 

。然而,在真正的羅馬審判庭上,辯護者的答辯應該是公

 

開舉行的;耶穌和比拉多在總督府大廳內的對話卻是私下

 

的,猶太人被排除在外,根本完全不知道談話的內容。

 

這個情況乃是為了配合若望福音的寫作需要;因為,根據

 

福音先前的敘述,耶穌已經不再對猶太人公開發表談話了

 

(參閱:若十二36)。

 

猶太人、耶穌的控告者】

 

比拉多關於耶穌君王性訴求的問話顯得十分突然、缺乏上

 

下的關連;這是福音作者以比較自由的方式交代,他由歷

 

史情況瞭解到猶太人對耶穌所提出的控告,這一點可以由

 

耶穌最初的回答和比拉多的回應中清楚地看出來。

 

並非羅馬人主動逮捕耶穌,是猶太人誣告祂是暴亂份子;

 

事實上,也是司祭長、長老、經師和全體猶太人把耶穌交

 

給了羅馬總督(參閱:谷十五  1)。

 

耶穌的王國】

 

由於耶穌目前在羅馬的審判庭上,任何熱忱派、或者政治

 

性的誤解都不再可能發生;因此,耶穌可以公開地談論祂

 

的君王性和祂的王國。

 

耶穌明確地答覆比拉多說:「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假使

 

,我的國屬於這世界,我的臣民早已反抗了,使我不致於

 

被交給猶太人;但是,我的國不是這世界的」(36)。

 

耶穌的能力與權威都是為了在這個世界上為    天主做證,

 

整部若望福音就是敘述耶穌如何完成了這個啟示的使命;

 

因此,「耶穌的王國」不可和「   天主的國」混淆不分。

 

事實上,在若望福音中,「    天主的國」幾乎完全隱退在

 

幕後,僅僅在耶穌和尼苛德摩的談話當中出現過兩次(若

 

35),而且是比較符合若望團體的末世論的形式。

 

耶穌的君王性是由    天主來的,因此,祂向這個世界提出

 

質問的方式將啟示帶給世界,目的是召叫一切由真理而來

 

的人做出跟隨祂的抉擇。

 

比拉多、真正的受審者】

 

在這個審判的情況中,主要角色徹底地被顛覆、轉換,情

 

況顯示,比拉多被轉換成必需做出決定的一方,他被要求

 

表達他的信仰。

 

比拉多原本是審判者;現在,竟然變成被要求做出決定的

 

受審者!

 

接受真理,進入天國】

 

敘述耶穌受審的事件時,四部福音作者都指出,人們針對

 

祂的君王性提出控告和質詢。

 

但是,惟獨若望福音採取「對話」的形式報導整個經過;

 

在對話中,耶穌針對這個問題給了一個非政治性的答覆。

 

若望福音中,羅馬總督比拉多所提出的問題和瑪竇記載的

 

耶穌童年故事中東方賢士所提出的問題十分相似:「新誕

 

生的猶太人的君王在那裏?」(瑪二  2

 

瑪竇福音中的經師們並不能給予一個確切的回答;但是,

 

若望福音中耶穌是明確地啟示,祂的王國並非「來自」於

 

這個世界,是「為了」這個世界而來的。

 

耶穌的王國是為給    天主的真理做證,使一切和真理相遇

 

、並且做出抉擇接受真理的人能夠明白耶穌所做的一切,

 

進而得以進入    天主的國。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為真理做證的君王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