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三鐘經講話中指出,每個人和人類的生命都有一個
需要抵達的目標,就是: 與耶穌的最終相遇。
因此,我們必須留意,我們在今生所做的一切、信從祂的
聖言;在那個日子,我們只能帶去我們所給予的一切;狡
詐和金錢將派不上用場。
耶穌說過,眾民族和每個人的歷史都有一個終結、一個要
抵達的目標,那就是: 與 上主的最終相遇;十一月十八
日,在三鐘經講話中,教宗方濟各如此表示。
教宗強調,事實上,人類歷史以及我們每一個人的歷史都
不能被單純地理解為一連串沒有意義的言論和事實,同時
也不能以宿命論的觀點來加以解釋,以為一切都已經命中
註定,從而阻礙那確實下定決心而做出的選擇。
在當天《馬爾谷福音》十三24~32的記述中,耶穌對門徒
們談了人子來臨的時日;教宗強調,耶穌的重點首先不是
關於世界末日,是一項妥善活在當下的邀請,讓我們時刻
準備那將為一生做總結的時日。
正如耶穌所言,在那些時日,太陽將要昏暗、月亮不再發
光;教宗提到,在那最後時日,那在光榮中來臨的主耶穌
的光將閃耀奪目,在那次相遇中,我們將終於看到祂的面
容、一個充滿愛的光耀面容,在這面容面前,每個人都將
在全部真理中顯露出來。
我們不知道那時日何時並以何種方式來到,我們卻知道,
一個讓我們能夠參照的基本原則:『天地要過去,但是,
我的話絕不會過去』(31節)。
教宗解釋道:這才是真正的關鍵點;在那個日子,我們每
一個人都將會明瞭,我們是否讓 天主子的聖言光照了自
己的一生,還是背棄了祂,寧願相信自己的話。
因此,這將是我們比以往更加永遠將自己交予
天父之愛的時辰。
教宗強調:任何人都逃脫不了這時辰,我們當中沒有一人
能逃避!我們經常提供我們所願意的形象為讓別人相信,
這種狡詐將不再用得上。
同樣,我們企圖以金錢和經濟手段購買所有一切,這威力
也將無法再施展作為。
我們能帶去的,無非是信從 天主聖言在今生完成的一切
;換句話說,我們只能帶去我們所實踐和什麼也沒實踐的
、或者忽略又沒完成的那一切;我們只能帶去我們所奉獻
出的、我們所給予的東西。
最後,教宗呼求童貞聖母瑪利亞,使我們不因對塵世暫時
性的認識陷入苦惱,喚醒我們對我們自己、對近人以及對
全世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