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見、由上看見
圖為: 耶穌治好耶里哥的瞎子巴爾提買
主內的兄弟、姊妹:
這主日的福音生動地敘述耶穌在耶里哥行奇蹟,治好
巴爾提買的瞎眼,使他重見光明。
由於我們對這奇蹟太熟悉了,所以,我們或許不太去
注意這奇蹟的小細節、不太留意它對我們「明目的人
」亦有所勸勉。
我們可能從未想過,是否也該向耶穌祈求:「老師!
叫我重新看見!」
因此,讓我們首先細細品味這奇蹟的敘述;然後,從
中理解何為「瞎眼」,又如何才算得上「明目」。
這個主日的福音所敘述的奇蹟取自《馬爾谷福音》第
十章;《瑪竇福音》第二十章也有記載,但是,耶穌
在那裏治好的是兩位沒有名字的瞎子,耶穌治好他們
的方法也不同。
在《瑪竇福音》的記載中,耶穌是用手摸了摸他們的
眼睛,他們才看見(瑪廿29 ~ 34);然而,在《馬爾
谷福音》的敘述中,耶穌只對巴爾提買說一句話,巴
爾提買立刻就能看見了。
無論如何,耶穌在行治癒的奇蹟時,常像個民間的「
走方醫」,祂使用手勢、咒語,也常就地取材(參閱
:谷八22 ~ 25;若九 1 ~ 11;谷七31 ~ 35)。
福音有時予以詳細記述,有時則假定讀者們已經知道。
另外一個小細節,巴爾提買是生來就瞎眼的嗎?
從福音的文字上看,他不是生來就瞎眼的;因為,當
耶穌問他說:「你要我為你做什麽?」
他的回答,在希臘文原文是:「老師,叫我重新看見
(anablepsō)」(谷十51)。
與《瑪竇福音》第二十章記載的那兩位瞎子相對照,
他們似乎生來就是瞎眼的;因為,他們答說:「主啊
,叫我們的眼睛張開」(瑪廿33)。
他們請求耶穌使他們的眼睛張開,好能看見,卻不是
重新看見。
巴爾提買向耶穌做出的請求是讓他能重新看見,不只
是看見;那麽,巴爾提買想要重新看見什麽呢?
從他發出的呼喊中,巴爾提買表明他渴望能重新看見
耶穌、明目地認識耶穌;所以,當他看見之後就跟著
耶穌一道走了。
「重新看見」,在此,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可以從
希臘文原文看出來;一如耶穌與尼苛德摩講論新生的
用詞那樣,耶穌對他說:「人除非由上(anōthen)
而生,不能見到 天主的國」。
尼苛德摩卻答說:「人已年老,怎能重生呢?難道,
他還能再入母腹重生嗎?」(若三3 ~ 4)。
尼苛德摩的回答,乍聽來,有點不知所云;但是,在
希臘文, anōthen 一詞,確實存在「由上」和「重新
」的雙重意思。
同樣的,「重新看見」的希臘文anablepō,也有「舉
目向上看」的意思;而且,這個動作實在就是耶穌自
己在行增餅奇蹟時「舉目向上」(anablepsas),望天
祝福的動作(瑪十四19)。
現在,讓我們再分析一下這幾個細節;巴爾提買在視
力上有這樣的一個過程:他起先看得見,後來看不見
,之後又因對耶穌的信德而再次得以看見。
我們可以在這裡發掘出兩個層面上的意義 :
第一個層面是身體上或物質上的意義;巴爾提買的眼
睛可能是因為受傷或疾病而失明了;耶穌治好了他的
眼睛,讓他能重新看見;這只是眼睛的問題罷了。
第二個層面上的意義必需從耶穌治癒他的過程才看得
出來;耶穌治癒他的時候,對他說:「你的信德救了
你」(谷十52);他立刻就看見了。
換句話說,巴爾提買不只是在身體的層面上瞎罷了,
同時也在心靈、在信德的層面上瞎;這不只是眼睛的
問題,也是信德的問題。
他原本在信德上是明目的,從小遵守 天主的法律;
後來,失明了,只能「坐在路旁」(谷十46),在信
仰的邊緣上過活。
因此,耶穌不但治好了他眼睛上的瞎,還叫他在信德
上重新看見,重新融入信仰團體生活。
我們仍可以繼續問,巴爾提買「在信德上重新看見」
指的又是什麽呢?
指的就是他「舉目向上看」,如同耶穌「舉目向上望
天」那樣,真正看見耶穌所看見的,不是天空,是在
天上的那位 天父。
耶穌一直在教導我們認識祂的在天之 父、聖善和慈
悲之 父,並以 天父的眼光來看待一切、理解一切
。巴爾提買現在看見了,就信了耶穌;因此,他立刻
就走在耶穌的道路上跟隨耶穌(谷十52),意思是,
跟隨耶穌走向 天父。
這是一條信德的道路、明目的道路、光榮
天主的道路;《路加福音》在記述這同樣的一個奇蹟
時也說,「他立刻看見了,遂跟隨著耶穌,光榮
天主;所有的百姓見了,也都頌揚 天主」(路十八
43)。
巴爾提買以重新獲得的信德不只是自己一人走在耶穌
的道路上跟隨耶穌,他同時也邀請我們像他那樣重新
看見耶穌、明目地認識耶穌、相信耶穌,一同光榮
天主。
讓我們回應他的邀請,向他學習。
在聖經中,導致失明的原因有多種:可能是生來瞎眼
(若九 1)、年紀已老(依撒格:創廿七 1;厄里:
撒上三 2)、意外或疾病(托彼特:多二10);或者
,如同掃祿那樣,因迫害耶穌成了瞎眼,又因為相信
耶穌而復明(宗九 1 ~ 20)。
無論如何,聖經法律中明確規定,應善待瞎眼的人,
應做「盲人的眼睛」(約廿九15),「不可將障礙物
放在瞎子面前」(肋十九14);「領瞎子走錯路的,
是可咒駡的」(申廿七18)。
耶穌不只善待瞎眼的人,祂更使許多瞎子看見,並以
此證明祂就是眾所期待的默西亞、「要來的那一位」
(瑪十一2 ~ 6;路七18 ~ 23)、是 天主救恩的真實
臨現。
這證明與聖經救恩觀緊密相連:當救恩來到時,「
上主要開啟瞎子的眼睛」(詠一四六 8),「盲人的
眼將由幽暗晦暝中得以看見」(依廿九18),「瞎子
的眼睛要明朗」(依卅五 5)。
事實上,巴爾提買就是因呼求默西亞耶穌獲得治癒的
;他一聽說耶穌路過,就不停地大聲喊叫:「耶穌,
達味之子,可憐我罷!」「達味之子,可憐我罷!」
(谷十47 ~ 48)。
「達味之子」是當時人們對默西亞救主的另一個尊稱
;巴爾提買覺悟到自己需要救恩,就堅決地大聲呼求
救恩。救主耶穌聽到瞎子的呼聲,絕對不能置之不理
;否則,祂不只違反了應善待瞎子的法律,祂也否絕
自己的身分。
在某些方面,我們多少都是瞎子;在靈修、信德方面
,我們更是對很多至關重要的事情盲目。
因此,讓我們也學習向默西亞耶穌大聲呼求:「耶穌
,達味之子,可憐我罷!」「達味之子,可憐我罷!」
這樣的呼求會是一種真正的祈禱、很有效的祈禱。
其實,這種祈禱從西元第四世紀起就開始盛行,稱之
為「耶穌祈禱」。
多做「耶穌祈禱」,我們一定會像巴爾提買那樣,能
重新看見耶穌、以更新的眼光和信德的眼光看見耶穌
,並能跟隨耶穌一道行走。
我們甚至還會像保祿那樣,在重新看見耶穌後,就到
各處「宣講耶穌是 天主子」(宗九20);阿們。
~張德福神父~ 摘自 梵蒂岡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