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一日下午,在亞松森體育館,教宗方濟各會見
巴拉圭民間社會的代表;一個青年交響樂團用再迴圈
樂器演奏的樂曲和一場亞西西聖方濟各的舞劇為這次
活動揭開序幕。
之後,幾位男女上臺做見證,談到他們對建設一個更
美好社會的希望、困難及奮鬥旅程;他們分別代表 :
原住民、基督徒工業界和 天主教勞工運動。
教宗很重視這些見證,他強調,在許多不公義面前,
若不逆來順受,一個更有人性的世界便不可以實現。
這將是一個更公正及更友愛的世界,不會為金錢和利
潤就犧牲人。
教宗說,一個逆來順受的人民,是死氣沉沉的人民;
天主始終眷顧所有那些有助於提升、改善祂子女生活
的事物,幫助他們戰勝將越來越多的人丟棄的許多不
公正行徑。
教宗表示,讓青年懂得,真正的幸福是經過奮鬥,爭
取一個更友愛、更公正的世界,這是多麽重要啊!
幸福與享樂不是同義詞;因為,幸福需要付出努力與
奉獻,需要遠大的理想,不做麻木不仁的人。
他邀請青年們,把自己最好的拿出來,要為幸福全力
以赴;不要尋求回避奮鬥的安逸生活。
教宗說,在這奮鬥中,不要單槍匹馬,要把年長者的
經驗做為珍寶,藉著祈禱的力量、藉著耶穌找到慰藉
;因為, 天主是人的尊嚴的保障。
接著,教宗為巴拉圭人指出一條建設包容社會的道路
,即對話;他說,對話肯定不容易,需要相遇的文化
,相遇,是要承認差異,不僅是好事,也有必要。
整體劃一,將我們消除、將我們轉變為機器人;因此
,相遇的起點,不能是認為他人有錯。
相反地,尋求公益,要從我們的差異出發,總是給新
的選擇保留機會;這就是說,要尋求新事物。
同時,對話,不是討價還價;因為,唯有憑著強烈的
身分認同才能對話,身分認同是不能討價還價的。
教宗進一步表示,選擇對話,意即不顧慮會有衝突。
相反地,我們受邀,經由團結互助和彼此瞭解的共融
生活求同存異,化解衝突。
在設法瞭解他人的理由、設法聽取他的經驗、他的渴
望的同時,我們就會看到,他的大部份見解其實都是
我們共同的渴望。
相遇的基礎就是:明認我們眾人都是兄弟、姐妹,都
是同一 天父的子女,每個人以各自的文化、語言和
傳統都能為團體做出很大貢獻。
真正的文化,不是固步自封;若文化自我封閉,就會
消逝。一種文化必需與其它文化相遇、創造新生活,
若沒有這必要的前提、沒有這友愛的基礎,就很難對
話。
倘若,有人認為,人、文化、處境存在第二、第三或
第四等級的分別,事情肯定做不好;因為,缺乏了最
起碼的對他人尊嚴的承認。
教宗呼籲巴拉圭民間社會,為建設一個更加包容的社
會,要聆聽窮人的呼喚;因為,提升窮人的基本幅度
,就在於我們怎樣看待他們。
教宗說:意識形態的目光派不上用場,它會利用窮人
為其它政治或個人利益服務。
意識形態在關於友愛、正義、和平、尊嚴的崇高理想
上大做華而不實的文章,只用空話、假話、不實際的
話來面對這些問題。
意識形態不會有好結局,派不上用場,它們與人民的
關係是不完整的、或是病態及惡劣的;因此,意識形
態總是以獨裁為它們的結局。
它們為人民著想,卻不讓人民思索;一切為了人民,
卻不與人民同行。
需要真心掛慮窮人、並虛心向他們學習;窮人在人性
、善良、吃苦和團結互助方面大有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我們基督徒還有另一個愛及服事窮人的理由,那就是
,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基督的面容和身體。
教宗說,古老對金牛的崇拜;今天,又在崇拜金錢和
沒有人性面目的經濟上找到一個新版本;因此,教宗
勉勵巴拉圭人民,以人性的面目來發展經濟,讓眾人
都有工作、房屋、麵包及尊嚴。
請你們不要屈服於為賺取金錢和利潤就犧牲人性命的
經濟模式;在經濟、企業、政治領域,人及其生活的
環境始終是頭等大事。
教宗指出,一種值得效法的生活模式,即耶穌會士們
在17和18世紀時,在這塊土地上為原住民建的聚居村
,使他們能夠在那裡平安生活,並且自成一體。
這些聚居村以福音為核心;那裡沒有人挨餓、失業,
也沒有文盲和欺壓。
教宗說,這個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今天也能實現一個
更有人性的社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