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六日至十九日,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舉辦了一場名為「現代人類與教會」的
國際研討會,來自不同國家的神哲學與歷史學者就會議主題探討為了解現代思維所帶
來的挑戰。
聖座文化委員會主席拉瓦西樞機主教受邀為這場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述做結論。
拉瓦西樞機主教說,就是各大宗教,特別是基督信仰,給現代危機提供解決之道,使
因著時光流逝和人際關係的磨損而變得支離破碎的日常生活能夠找到定點。
拉瓦西樞機主教解釋說:「『現代』這個字的字源,是拉丁文副詞「現在」的意思;
因此,它特別著重現在、當下一刻,在我們說出它的瞬間就從我們手中溜逝了。
『今日』的意思已經變成『明日』,所以,『現代』往往標誌著不安、不穩定以及相
對性。」
哲學、文學與科學作品豐富了這個時代,同時,也種下文化危機的種子。拉瓦西樞機
主教表示:「從專業上來說,現代開始於十七世紀,當時,哲學家笛卡兒一方面提出
『我思,我在』的問題,因而成為現代人的代表;人以自己的真面目出現,幾乎自己
可以產生真理。
另一方面,又出現了伽利略和牛頓,他們以獨立於神學的科學堂堂正正地進入知識文
化領域。這是兩個重要的時刻,開始彼此分道揚鑣發展:『我』成為整個存在的主宰
;科學既可以惡化生活,也可以成為人重大成就的標記。」
這樣的危機在接下來的時代中到達了巔峰,不過,「後現代」也顯示人類自身的限度。
聖座文化委員會主席拉瓦西樞機主教說:「目前這個時代被定義為『後現代』;除了
表達這個時代是『現代』的退化之外,更要表達一個重大的機會:那就是這個感官、
事件與情緒流動不安的時代已經感覺到穩定的需要。然而,穩定乃是宗教,尤其是
基督信仰必須時時刻刻提供給當代人類的。」
拉瓦西樞機主教表示,『現代』呈現的是脆弱、不滿的人類狀態,要在至高者內獲得
滿全。他說:「『現代』讓我們知道,我們就像置身一條流動的河裡;但是,這條河
並非流向虛無的深淵,而是,可能尋獲它闡述自身意義的源頭和終向。這是宗教的偉
大教導,它們的目的就是指出真實的終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