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和醒寤,這是將臨期的兩大關鍵詞,選自
彌撒讀經《依撒意亞先知書》和《馬爾谷福音
》;它向我們提出了這兩大要點(參閱:依六
十三16~17,19,依六十四2~7;谷十三33~
37)。
十一月二十九日、主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大
殿與新擢升的樞機一起舉行彌撒時,教宗方濟
各以這兩個關鍵詞為主軸展開彌撒講道。
那麼,該如何保持醒寤呢?
教宗表示,「將臨期,是一段牢記 天主臨近
的時期,祂曾降臨於我們中間」;而且,依撒
意亞先知鼓勵我們懇請天主再次降臨,祈求說
:「望禰衝破諸天降下」。
教宗指出,信仰的第一步,便是告訴 上主,
我們需要祂、需要與祂同在。
將臨期和禮儀年的首要訊息也是要承認
上主已臨近,懇求祂再次降臨。
祂渴望前來接近我們,但是,祂提出建議、卻
不強迫人接受;我們應當勤奮不倦地求祂降臨。
將臨期提醒我們,耶穌曾降臨在我們中間,而
且,末世之際,祂將再次來臨。
然而,我們應該問自己,要是祂今天不來到我
們的生命中,這些降臨又有何用呢?
讓我們懇求祂的來到。
「主耶穌,求禰降臨!」
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這樣呼求祂,「在聚會、讀
書、工作和做決策之前以及在重大時刻和考驗
中,這是個簡短卻發自內心的祈禱」。
我們若是懇求耶穌與我們同在,我們也必須保
持醒寤,好能覺察到祂的臨在。
生活中常犯的錯誤之一是 :「迷失在千千萬萬
的俗務之中,卻沒有發現到 天主」。
教宗強調,我們一旦計較個人得失,「恐怕會
捨本逐末」;在黑夜中,我們必須醒寤。
教宗說:我們與主同在的日子將會來到,
上主來臨時,我們不可丟失靈魂;黑夜將會過
去, 上主將要起身帶領我們,祂是為我們被
釘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一位。
醒寤,意味著等待這一切,不灰心喪志,卻在
望德中生活;如同一直深愛我們的那一位,在
我們出生以前就期盼我們那樣,現在,身為愛
的 天主,也在等待我們。
倘若,天國在等著我們,那麼,為什麼要按照
現世的要求來過日子?
為什麼要眷戀於金錢、功名、成就和一切必會
消逝的事物?
既然白日的光明在等待著我們,為什麼又要浪
費時間來埋怨黑夜?
為什麼要找靠山來謀求晉升,冀望藉此在事業
上平步青雲?
這一切都會過去; 上主說,你們要醒寤!
耶穌受難的前一天,在最後晚餐結束後,在革
責馬尼莊園裡,在雞鳴時,雖然,耶穌與門徒
同在,門徒卻無法保持醒寤。
教宗提醒道,我們也可能變得麻木,也就是陷
入「平庸的沉睡」中。
上主降臨的時候,我們忘記初愛、因循苟且,
只顧生活安逸,缺乏愛 天主的動力,毫不期
待祂的新意,我們變得平淡無奇、不冷不熱、
世俗凡庸;這會消耗信德,因為信德與平庸背
道而馳,信德是熱切渴望 天主、不斷地勇敢
皈依、放膽去愛、始終前行。
信德絕非澆一盆冷水,是熾熱燃燒的火焰;
耶穌無法忍受不冷不熱的態度。
教宗表示,「看得出來, 天主輕視不冷不熱
的人」;為此,我們必須從睡夢中甦醒,在祈
禱中保持醒寤;因為,「祈禱等同於點亮黑夜
」,與 上主協調一致。
祈禱,是讓 天主來親近我們;因此,祈禱使
人擺脫孤獨、帶來希望。
祈禱讓生命充滿氧氣,正如生活不能沒有氧氣
那樣,基督徒也不能缺少祈禱。
我們多麼需要基督徒為昏沉睡著的人守夜,多
需要朝拜 天主的代禱者日日夜夜地把歷史的
黑暗帶到耶穌這位世界之光面前。
此外,除了不冷不熱的昏睡之外,還存在著冷
漠的昏昏欲睡;後者不在乎他人,只關心自己。
教宗解釋道:當我們只環顧自己的四周和自身
需求,對他人的所需袖手旁觀時,黑夜便籠罩
心靈,使內心變得灰暗;我們很快就會抱怨一
切,覺得人人都在害自己,最終認為處處都是
陰謀詭計。
抱怨、受害的感受和陰謀形成一條鎖鏈;今天
,這夜幕似乎垂降到許多人身上,他們為自己
打抱不平,卻對其他人無動於衷。
有個藥方可以治療這冷漠的昏睡,就是愛德的
醒寤;教宗強調,「少了愛德,就做不成基督
徒」。
有人似乎認為,心生憐憫、施以援手、起身服
務,都是失敗者的作為!
事實上,唯有這樣的行動能贏得勝利;因為,
它早已預見將來、 上主的日子;屆時,一切
都將過去,唯獨愛永垂不朽。
藉著慈悲善工,我們得以接近 上主;愛德善
工是一條與主耶穌相聚的道路,「教會在朝拜
天主及服務近人時,不會陷入黑夜」。
最後,教宗祈願說:「主耶穌,求禰降臨!求
禰使我們感受到祈禱的渴望及去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