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啞巴福傳  蔡智豪


由磴口縣渡口鎮來到烏海市的海勃灣    天主堂;「烏海」,指的是這個地方


遍地都是豐富的露天煤礦。


這裡的煤層厚達二百公尺,開採非常容易;近幾十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須


耗用大量的能源,以致此地區蓬勃發展。


這段發展期間曾歷經一九五八、一九七六年的二次大移民,這使得一九四九


年祇有四百六十人的小村莊,變成現在卅五萬人的都市。


海勃灣    天主堂是在九三年新建的;據主任司鐸張鵬遙神父所述,當年建堂


時,周邊都還是沙漠;過去,在沒有    天主堂的時候,教友都祇能在家中聚


會;當時,建堂的規劃,至今看來,是明智的決定。


現在,這個    天主堂緊鄰市政府,位於此都市的核心地帶。


海勃灣這裡有卅八歲的張鵬遙神父、卅四歲的周兵神父、四十一歲的鄭光傑


神父,這幾位都是年輕的神父。因為,中國文革後,產生


天主教神職人員的斷層,以致,這幾日所拜訪的神父、修女大多在四十歲上


下;他們幾乎是從成為廢墟的    天主堂中重新再站起來,他們復興傳教的熱


情與精神頗值得台灣的教會參考。


這裡大部份人都是外來「移民」,由於這個城市非常「富有」,各項公共設


施水準與台灣的都市不相上下,大街上名車比比皆是;聽這裡的教友說:「


這裡,除了挖礦外,就以賣車最賺錢。」


街上,南北小吃樣樣都不缺,甚至,有來自台灣的臭豆腐及永和豆漿店。


但是,這些暴發戶般的享受,或許,祇是幾十年光景的曇花一現,待礦產耗


盡,可能又會回復成乏人問津的塞外小聚落。


看到這個景象,我心裡認為,這個富有的城市離貧困的農村不遠,在資源充


沛的狀況下,應該要有些力量來引導都市的人們進行公益活動、關懷社會,


並對弱勢族群伸出援手。


心裡這樣的想法,在訪問這裡的神父時,得知這樣的公益活動,去年,早已


由海勃灣    天主堂發起。在神父的帶領下,這裡的教友成立了義工團、愛心


服務組;這些義工目前進行獨居老人住院時長期的陪伴與照顧,他們也照顧


有精神病患的家庭。


這些公益服務活動在烏海是首創,據說,當地媒體還一連報導了數周。


的確,在中國的    天主堂似乎具有「社會教育」的功能。


在連日來的觀察中,在    天主堂進進出出的眾多教友,他們與北京市的人有


所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點就是,這些教友不會隨地吐痰。雖然,這祇是


件小事情,但是,看得出這裡的神職人員除了引領信仰外,也努力為推動良


善的風俗習慣而努力。


此外,還有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啞巴教友」胡建明先生,聖名保祿,


十二年前,他因車禍傷及左腦,失去說話的能力;這個嚴重的傷,也讓他右


半身癱瘓。他的妻子不離不棄地照顧他三年;他不忍拖累妻兒,於是,忍痛


將妻兒趕走。


在受傷的這段期間,因為,這裡的神父長時間的關懷,讓他決定受洗,信仰


天主教。


他家在    天主堂十公里外;每日不論風雪晴雨,他必定駕駛三輪車來參加感


恩祭。


雖然,他不會說話,卻是這個    天主堂最積極的福傳教友。.


我一臉狐疑:「難道,他是用手語跟別人傳教嗎?」


胡先生聽到我的疑問,他立即以他的手機表示自己是「用簡訊來傳福音」;


他用一個字、一個字的簡訊,每年,帶領四至六位朋友進入教堂接受洗禮。


他的樣貌非常樂觀與開朗;雖然,他不會講話,但是現在,他已然在信仰與


福傳中獲得生活的意義,這也讓他在重傷後重新找到了新的生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