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方濟。亞西西(St. Francis of Assisi)紀念 10月4日
方濟會會祖 (1182-1226)
「我的弟兄們,我們必須開始事奉我們的 天主,到現在,我們做了很少。」
大約在一一八二年,在亞西西城富有的布商伯鐸‧伯納戴德(Pietro Bernardone)
家中方濟出生,洗名若翰;父親自法國經商歸來後,將小若翰改名為方濟。
富裕的家境,加上天生的領袖氣質,年少的方濟受同儕擁戴成「亞西西歡愉王
子」;然而,正如其聖名若翰掩蓋在方濟的俗名之下, 天主對方濟的計畫亦
隱藏在成天做樂的表象之下,待時機成熟時逐步揭顯。
父親雖事業有成,畢竟不是貴族,他渴望晉陞名門的心願便落到了兒子方濟的
肩頭上。當時,要躋身貴族之列,當騎士是最佳捷徑;方濟加入亞西西軍隊,
對抗世仇柏路佳 (Perugia)。
戰事中,方濟淪為俘虜,被囚於柏路佳;後因病被釋放,返回亞西西,長期處
於患病狀態。
一二 0 五年,方濟響應教宗「十字軍」之號召,再次批甲上陣;
上主戳蓋在方濟生命中的十字印號慢慢地浮現出來。在十字軍南下將近四十公
里處的Spoleto城,方濟聽到了一個聲音對他說:「方濟,誰能為你做更多的事
?主人或是僕人?富人或乞丐?」
他回答:「主人和富人能為我多所作為。」
天主說:「那麼,你為什麼離棄了主人而獻身與僕人?為何揀選乞丐,而放棄
無窮富有的 天主?」
方濟毫不遲疑,遵照主的命令,回到亞西西。
主的恩寵一步一步地轉變他:他辭別了昔日伙伴,走進他最憎惡的痲瘋病人當
中,去服侍他們,且經常到廢棄了的聖達米央聖堂去,瞻望著那一尊拜占庭十
字架祈禱,一天比一天更熱心。
在這年年底,高懸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對他說:「方濟,你去修理我的聖堂,你
看它要坍塌了」。
誠樸的方濟以為這是要他整修聖堂的建築物,於是,他穿起了隱修士的服裝,
一口氣修建了聖達米央、聖伯多祿以及寶尊地天使之后聖母小堂;這亦預示了
方濟將為 天主興起三支龐大的軍隊。
父親發現了方濟變賣家中布匹以修築聖堂,大發雷霆,告到主教面前去;方濟
不加猶豫地在眾人面前捨棄來自父親的衣服,宣稱 天主為父,此後,只服事
祂一位。主教撐開大氅,接納了方濟,以教會的外袍遮掩了他裸體的羞恥,自
此,方濟得以稱為是奉獻於主的人。
天主再次發言,且賞賜方濟伙伴及跟隨者!
一二 0 八年二月二十四日,方濟在寶尊地聽到了聖馬弟亞瞻禮的福音,「你們
不要在腰帶裡備下金、銀、銅錢…(瑪十 9)」,他深受感動,自此,度貧窮
生活的心意堅定,再也沒有動搖;他捨棄了隱修士的皮帶,改以細繩束腰,並
開始宣講。
四月十六日,兩位弟兄跟隨了他;三兄弟至聖尼各老堂,祈禱後,請司鐸翻開
《福音》,得出了三段經文:「你若願是成全的,去!變賣你所有的,施捨給
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跟隨我」(瑪十九21)。
「你們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也不要帶棍杖、也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食物、
也不要帶銀錢、也不要帶兩件內衣」(路九 3)。
「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揹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十六24)
他們便天真地把這三段經文視之為生活方式及會規!
短短一年內,他們已分頭進行了三次巡迴宣講;待弟子達到宗徒的數目「十二
」時,深受默啟的方濟便與弟兄一同前往拉特朗大殿,晉見教宗依諾森三世。
面對這一位在夢境中出現,以一臂之力撐起即將倒塌的拉特朗大殿的「小窮人
」,教宗實在不能不批准他提出的《原始會規》;因為,這份文件無他,全是
由《福音》經句組成。
好一個服從的革新!好一個創造性的忠信!
請求教宗批准《原始會規》,固然,是效忠聖座的舉動;但是,日後,方濟對
於修會保護者胡高林樞機(日後的教宗額我略九世)的建議,則絲毫不願妥協
。方濟不願依附在古老的奧思定、本篤、熙篤、加度仙會規底下,他只要《福
音》!透過「小窮人」的剛毅果敢, 天主引導祂的子民再度回歸福音的樂園
,並使教會重獲更新與再造的契機。
許多人在方濟精神感召下,棄俗修道;教授、醫生、律師以及教區司鐸夥同目
不識丁的愚魯席地而坐,共享行乞得來的食物;不到十年光景,「小兄弟」已
經跨越阿爾卑斯山,到北方蠻族的區域宣講了。
身為總會長的方濟告訴弟兄們, 天主聖神才是真正的總會長;他絕不撲滅內
心神聖的渴望,尤其是前往穆斯林地區宣講,為主致命。
蒙教宗批准的第十年,方濟向穆斯林福傳的心願部份實現,但是,並未殉道;
他到達了安歌拉( Ancone ),前往阿可雷( Acre )及達米耶塔( Damiette ),並且,
會晤了蘇丹王,後又轉往聖地朝聖;他在聖地的好名聲,為今日小兄弟會在聖
地的服務立下了美好的基礎。
從義大利本土專程而來的弟兄,告訴了方濟關於修會面臨的困境:在方濟不在
的日子裡,有些弟兄因著制度化的考量,開始制訂規條、建立會院,使得原本
甚具特色的自由及貧窮褪色許多,再也不復當初的模樣;此外,弟兄水準參差
不齊,有些未達能夠發願的水準,有些則根本未放棄異端言行。
「誰搶走了我的修會?」
方濟明白了真正的殉道是把自己創立的修會交付出來,捨棄支配的主權,真正
徹底的自我空虛 (kenosis)。他請辭總會長的職務,專務於書寫《會規》,並且
,渴望提升神修境界,好能成為弟兄們的好榜樣。
在生命的圓熟期,方濟對降生成人的 天主子有更深刻的認識,更熱烈的摯愛
;馬槽、十字架和祭台三者,恆常是他虔誠瞻禱的主軸。
參與感恩聖事時,方濟屢屢感動莫名;因為,他看見自我空虛的基督降到祭台
上,正如當年降生在榮福童貞瑪利亞極純淨的胎中、誕生在馬槽的牛、驢腳邊
的草堆上。處身於經院神哲學高度發展的時代,方濟的神修卻是有血有肉的;
他喜愛受造物,因為,受造物之美猶如雲梯,能引導他走向
天主,一切美善生命之源頭。
苦思基督在萬有中的首席權,是神學家的事;方濟則以別開生面的方式,幫助
信友們與可愛的聖嬰會晤。
一二二三年聖誕夜,方濟搭造了馬槽,在禮儀的慶祝中詠唱福音,久久不能自
己;格熱橋山城當夜輝耀宛如白冷城,民眾難以忘懷,因為,他們彷彿真見到
了耶穌。
方濟時常在感恩祭宴中感動莫名,因為,他看見了基督死在十字架上,血水傾
流,徹底自我空虛;但是,第三天,就要復活。
他編纂了《苦難日課》,每天敬禮耶穌的苦難。
離世前兩年,儘管身軀病弱不堪,但是,為了敬禮聖彌額爾總領天使,方濟登
上小兄弟的獨修地拉維納山 (Mt. La Verna),度四十天嚴齋、靜觀的生活。
在接近光榮十字聖架的清晨,主藉著六翼天使色辣芬的形象將五傷烙印在方濟
身上;方濟心靈深被同情之愛的利劍刺透,基督親自把愛祂的方濟變成了祂自
己的肖像。方濟聖善的肉身彰顯出其聖德的光輝,主以痛苦及磨難淬煉了他,
使他成為一塊可以用來修建天上耶路撒冷的石頭,一塊特選的活石。
《造物讚》可說是方濟廿年補贖生活的顛峰之作;其喜樂,不是來自今世的幸
福,而是來自踰越;其光明,不是來自可見事物之光亮、美麗,而是來自眼瞎
目盲的黑暗、來自信德之眼的真知灼見;其讚頌
天主之情,不是來自淺薄空虛的感情,而是來自空虛自我。
一二二六年十月三日夜裡,在寶尊地的天使之后聖母小堂,方濟聖善的靈魂被
天主的深淵吸收,過渡到光榮的境界中。
《遺囑》伴同著《一二二三年不具教宗諭令會規》,是重要的神修文件,至今
,仍在向我們發言。
方濟離世後,男修會繼承了弟兄友愛的精神;方濟協助成立的佳蘭隱修會繼承
了貧窮;在俗第三會繼承了「世界即會院」的奔放灑脫。
( 摘自 天主教輔仁大學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