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慈父的比喻                  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


9a10-12;格後17-21;路十五 1-311-32


本星期日,恰好在四旬期的中間,是喜樂主日。


我們在進堂詠中讀到:『耶路撒冷,喜歡吧!你們曾經憂傷的,要盡情歡樂,


好能從它那安慰的懷裏得到飽飫』。


今年,是禮儀年丙年;喜樂,特別是指接受   天主的仁慈。


禮儀給我們介紹慈父的比喻;第二篇讀經也談   天主的仁慈,因為,他在基督


內使自己與世界和好。


第一篇讀經講述以色列民在沙漠中長途跋涉後,終於進入預許的福地。


浪子回頭的比喻,或者更好說,慈父的比喻,非常動人;它把父親的形象放在


我們眼前,向我們介紹一位充分尊重子女的願望的父親;即便這願望走向分離


,不是父親所要的。


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把我應得的一份家產給我罷!』


父親沒有設難,給兒子分了財產;而後,當小兒子決定離開時,也讓他走了。


當然,父親心中十分憂傷;因為,預料到,遠離父親的家,他不會幸福的。


不過,尊重兒子的自由勝過一切。


小兒子度著奢侈、荒淫的生活,揮霍他全部的財產;因而,失去他兒子的尊嚴


。過了一段輕浮、享樂的時光後,他就陷入一個十分痛苦與可恥的情況之中;


他不得不放豬。


這教我們知道,他是在外邦人的地方(猶太人不牧放視為骯髒的豬的);更有


甚者,發生饑荒,連給豬的食物,他都吃不到。


這是兒子特有的尊嚴喪失殆盡,這位年輕人亦承認;所以,一旦,回到父親的


家,他想對父親說:『我不配再稱做你的兒子----』。


總之,年輕人做了決定:『我要起身,到我父親那裏去;並且,要給他說:


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做你的兒子;把我當做你的一個


傭工罷!』


最悲哀的事就是,不配再稱做兒子,失掉了兒子的整個尊嚴。


父親怎樣反應呢?


離得還遠的時候,父親就看見了他,動了憐憫的心,跑上前去,撲到他的脖子


上,熱情地親吻他。


父親的關心,是不尋常的;他不滿意只給兒子開門,儘管,他不忠、有罪過,


仍跑上前去,撲到兒子的脖子上,熱情地吻他。不可能有比這更熱情、更熱烈


的歡迎了。


兒子開始講他準備好的話:『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做


你的兒子了----』;但是,父親不讓他講完。


而後,父親採取的態度,完全與兒子的這些話相反。


他對僕人說:『你們快拿出上等的袍子來給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給他


腳上穿上鞋』。這些都是身為兒子的尊嚴的標記,父親忙著把兒子的全部尊嚴


還給兒子;這是件最讓人感動的事。


這樣,耶穌把   天父的心啟示給我們,同時也把他自己的心啟示給我們,他的


心跟   天父的心完全一致。


而後,父親對僕人說:『把那隻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應吃喝歡宴;因為,我


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了』。


父親並不關心懲罰兒子的過錯;事實上,兒子已受到了懲罰,他遭遇到痛苦和


屈辱 ~~ 在遠方牧放豬;卻只是忙著設宴歡慶。


他知道,兒子『死而復生、失而復得』;為了兒子的悔改而喜樂,這是一個重


獲生命的悔改,一個還給兒子在家庭的地位的悔改。


這比喻激起我們對   天父的慈愛無限信賴;我們應該常常把這比喻放在腦海中


,真正肯定   天父良善寬仁。


他的慈愛十分溫柔,不是驕橫的憐憫;這是重新給予罪人尊嚴與敬重的仁慈。


事實上,父親光榮了一度失去了的子,把最漂亮的袍子給他穿上、把戒指給他


戴上、給他的腳穿上鞋,並為他準備一個歡樂的宴會。


不是為罪人,而是為法利塞人和經師們,耶穌虛構了這個比喻;因此,我們在


起頭讀到:「那時,眾稅吏和罪人們都來接近耶穌,為聽他講道。法利塞人和


經師們竊竊私議說:『這個人交結罪人,又同他們吃飯』。」


耶穌的舉止受到經師和法利塞人的批評;因為,他展現了一個他們不明白的仁


慈。為他們來說,一位罪人,永遠是罪人,這樣的人應被定罪、被拒絕,受凌


辱。耶穌卻接納罪人和稅吏,以示敬重。


耶穌虛構這個比喻,不是為使罪人、而是為使法利塞人悔改;為此,比喻的第


二部份談到大兒子。


大兒子所表現的,與弟弟恰好相反;他非常忠於父親,就如他自己所指的:


『這些年來,我服事你,從未違背過你的命令』。


大兒子是個從不犯錯的人;但是,他不能瞭解父親的仁慈。


他得知父親為弟弟的歸來設宴,起了反感,表示氣憤,不肯進入家裏。


按他來講,父親不應該這樣對待弟弟;應該冷淡地接待,並羞辱他。


他本人也不再稱他為弟弟;而是【你這個兒子】。


隨後,他責備父親從來沒有給過他一隻小山羊,讓他跟他的朋友們一同歡樂;


然而,卻特別慷慨大方地迎接這個曾經放蕩、驕奢的兒子。


於是,父親好心地表示,他沒有偏愛小兒子,他對兩個兒子的心是一樣的;他


回答說:『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


這個美妙的聲明,表達出父親對大兒子的慷慨、大量。


他又說:『只因為你這個弟弟死而復生、失而復得,應當歡宴喜樂!』


這位父親想要把他那超越的慈愛與慷慨傳達給大兒子。


福音沒有告訴我們,大兒子如何反應;清楚的是,父親向他做了個十分迫切的


請。


在這個比喻結束時,我們應當自問:我們是在那一邊?父親那邊、還是大兒子


那邊?


當罪人悔改時,我們怎樣對待他們?以父親的溫柔和慷慨,或者,以大兒子的


無情和冷淡?


在這四旬期內,我們有以真實的熱情為他們祈禱嗎?


四旬期的一個特點,正是為罪人們祈禱,期望他們悔改。


世上有許多人因不誠實和許多其他不正當的行為而失掉他們的人性尊嚴;我們


必須為他們祈禱,好使他們悔改;而且,應該樂意以比喻中父親的慷慨和體貼


的態度接納他們;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同耶穌的聖心結合。


否則,我們是在法利塞人那邊;也就是遠離   天父。


我們即便是遵守教規,常上教堂;如果,沒有這種深入的、善良的及寬恕的情


操,我們就沒有跟   天父結合,也沒有跟耶穌的聖心結合。


在第二篇讀經裏,保祿不是通過一個比喻,像今天福音中耶穌所行的來談論


天主;而是直截了當,用一些了不起的、慷慨的確認來談   天主。


他指出,【   天主曾借基督使我們與他自己和好


天主在基督內使世界與自己和好,不再追究他們的過犯,且將和好的話


放在我們的口中』。


這應當激起我們的敬佩;甚至,我們的驚訝。


通常,有凌辱、有冒犯之時,該走和好的第一步者,是那冒犯人的人。可是,


在救恩史中,卻是被我們的罪所觸犯的   天主,邁出和好的最初步伐;而且是


巨大的步伐。


為與我們和好,   天主不惜付出十分昂貴的代價;將他自己的兒子賜給我們,


同時使他產生一種對罪人十分慷慨的愛情,直到為他們獻出自己的生命為止。


保祿從中得出結論,那就是,我們必須在我們的生命中接受   天主的慈愛。


所以,保祿說:『我們如今代基督請求你們:與   天主和好罷!』


我們要在我們內接受   天主的慈愛,同他和好;這是我們經常需要的。


                                    (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