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屆世青節,教宗方濟各文告:
從『心死』中復活,起來,改變世界
今年四月五日、聖枝主日,世界各地的青年
將在教區層級歡慶第三十五屆世界青年節;
世界青年節的文告主題是「青年人,我對你
說:起來吧!」在文告中,教宗方濟各敦促
青年別對生命漠不關心,卻要為世界和教會
起身行動。
「起來」,這個動詞貫穿這三屆世界青年節
,同時也傳達出復活和甦醒的意義。
在第三十五屆世界青年節的文告中,教宗以
這番話闡述了二零二零年至二零二二年的世
青節旅程;這三屆的主題分別是:『青年人
,我對你說:起來吧!』(路七14);『你
起來,為你見到的事做證』(參閱:宗廿六
16);瑪利亞起身並急速啟程(參閱:路一
39)。
第三十五屆世青節的主題選自耶穌遇見納因
城寡婦的事跡(路七11~15);在文告中,
教宗邀請青年默觀主耶穌在此的若干舉動和
話語。
首先,「耶穌看見痛苦和死亡」;教宗指出
,耶穌的目光「專注而不分心,激發相遇、
新生命的泉源」。
我們要由此反省自己的目光究竟是否專注;
因為,我們時常目睹許多事件,卻從不親身
參與。
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拿起手機拍照;忽略
與當事人的眼神接觸。
再者,我們周圍,有時,包括我們的內心,
存在著各種「死亡的現實」,諸如:身體、
心靈、情緒和社交方面的死亡。
比方說:有些青年不顧自身安危,孤注一擲
;有些青年宛如行屍走肉,失去希望,甚至
試圖輕生;有的人苟且偷生,只求些許歡愉
;也有的人在數字世界裡自我陶醉,盲目地
拜金。
教宗表示,個人的挫敗也會導致負面情緒,
「夢想」破滅會令人感到心死;但是,挫敗
是人生的必經之路,有時卻也能彰顯出恩寵
;因為,我們以為能帶給自己快樂的事物,
往往是個幻想和偶像。
當偶像幻滅時,我們會傷心難過;但是,這
是件好事;為此,教宗勉勵青年省思自己「
心死」的原因,並且謹記納因城寡婦的兒子
在耶穌的注視下復活了。
在這段福音章節中,「耶穌動了憐憫的心」
,與喪子的寡婦同悲共苦。
關於這點,教宗讚許青年的憐憫之舉和慷慨
奉獻,在每個救災的場合都能看到年輕志工
的身影;「在保護受造界的大型動員活動上
,青年也展現出聆聽大地呼聲的能力」。
教宗鼓勵青年保有這份「敏銳度」,「始終
懂得聆聽受苦者的呻吟」。
耶穌的第三個舉動是「走近並觸摸」;教宗
指出,永生耶穌的觸摸「通傳生命」,「把
聖神注入青年已死的身體裡,恢復他的生命
機能」。
天主的觸摸,也經由真正的人性關愛而來,
開啟意想不到的自由、尊嚴、希望以及圓滿
新生的空間。
教宗勉勵青年效法耶穌,走近痛苦和死亡的
現實,觸摸它們,並帶來生命。
因著聖神,這一切都是可能的,只要青年先
接受 天主聖愛的觸動,在 天主善待自己
的經驗裡變得心腸柔軟。
青年要對心死、受苦或失去信德及望德的朋
友傳遞 天主的生命。
接著,耶穌對死者說:「青年人,我對你說
:起來吧!」
教宗闡明,福音並未提及這位納因城青年的
名字,正是邀請讀者與他合而為一。
耶穌在呼喚你、我、我們每個人說:『起來
吧!』
在旅途中,基督徒也會跌倒,必須不斷地爬
起來;因此,我們要接受基督的介入,做出
信德之舉,第一步驟是要站起來。
耶穌帶來的是「新的創造」,不同於「心理
制約」。
在困境中,青年會聽到許多流行的精神喊話
,例如:「你必須相信自己」。
但是,這些話語對真正「心死」的人無濟於
事。
耶穌的這句話則是神聖又蘊含創造力,唯有
它能使心如槁木的人重獲新生。
這段福音隨後描述了「復活者」的新生命,
也就是:死者開始說話(路七15)。
教宗強調,從基督那裡重獲生命的人,「能
毫無畏懼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渴望、需求和
夢想」。
說話也意味著與他人建立關係;教宗警惕道
:今天,人們經常保持『連線』,卻沒有溝
通。
電子設備的使用如果失去平衡,就會令我們
一直『黏』在螢幕上。
藉著這份文告,我也要跟你們青年一起提出
一個改變文化的挑戰,首要之務就是耶穌說
的這句『起來』。
這並非輕視科技,是要善用這項工具,不視
之為目的。
『起來』,也意味著『夢想』、『冒險』,
以及『致力於改變世界』。
最後,教宗鼓勵青年讓人聽見他們的聲音,
並將世界各地所有的青年託付於聖母瑪利亞
;教宗寫道:「在聖母瑪利亞身上,我們也
能認出慈母教會,她渴望溫柔地接納每一位
青年,無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