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眷顾我们的生活
主内的兄弟姊妹:
这主日,教会提醒我们要过真實的日常生活,不要以虚幻的臆想来
逃避现实,但要以信德而生活。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痛苦,有时,是痛苦上加悲伤;然而,痛苦并非
最後的结局, 天主總不会讓我们在痛苦中自生自滅,棄我们於不
顧。
天主更樂意讓我们在痛苦中看到祂的慈颜,感受到祂与我们同在;
不只是精神上的同在,而是親身的同在。
天主还要我们借着日常生活的痛苦来傳揚祂的恩寵。
这主日的第一篇讀經和福音各给我们叙述了一则悲哀凄凉的故事,
前者關於匝爾法特的一位寡婦、後者關於纳因城的另一位寡婦。
故事的时间、地点和情節雖然不同,卻都是生活中真實的痛苦;她
们两人已嘗盡了喪夫之痛,现在,又得哀悼独生子的死亡。
匝爾法特的那位寡婦还能诉苦和呼求;然而,纳因城的那位寡婦却
只能默默地哭泣;她们两人给我们展示了,人在面对痛苦时,不同
的自然反应、真實的反应。
匝爾法特的那位寡婦能诉苦和呼求;因为,她有理由觉得生活对她
不公平,連 天主也判她的罪,以懲罰来回報她的慷慨。
她殷勤地款待了厄里亞先知,与厄里亞分享了她僅有的一点点食物
,她曾在绝望下等死;但是,厄里亞先知给了她希望,讓她相信:
「直到 上主使雨落在地上的那一天,缸裏的麵絕不会用完;罐裏
的油也絕不会缺少」(列上十七14)。
缸裏的麵確實没有用完、罐裏的油也没有缺少;可是,这些麵和油
存留多少已不再重要;因为,她的独生子病死了。
她之前还能坦然地等死,因为,在那個飢荒的时期,人人都在等死
。现在,她却陷入了更大的绝望;那是有了希望之後的绝望、悲伤
欲绝的绝望。
然而,天無绝人之路; 天主不願人喪亡, 天主是忠實的,
天主不会对信任祂的人棄而不顾。在人極度的痛苦中,
天主必会展示祂至大的能力,死亡绝不能勝过生活的 天主。
天主俯聽悲慟者的哀號、 天主是痛苦者的慰藉; 天主果然使「
生命又回到那孩子身上,孩子就又活了」(列上十七22)。
因此,那位寡婦可以同信靠 天主的人一起讚揚 天主说:「
上主,我稱揚祢;因为,祢救拔了我,祢也没有使我的仇敵向我自
誇。
上主,我一向祢呼號,我主,祢便医治了我。
上主,祢由陰府中把我救出,又使我安全復生,免降幽谷。
祢把我的哀痛给我变成了舞蹈,脱去了我的苦衣,给我披上喜樂;
为此,我的心靈歌颂祢,永不止息;
上主、我的 天主,我要永遠稱謝祢!」(詠卅 2-4,12-13)。
在纳因城另一位寡婦的故事更令人痛心;却是最常见、也是最平凡
的痛苦,多少人像这位寡婦那样,只能默默哭泣自己的哀伤,说不
出一句话。
这位寡婦無名無姓,我们完全不知道她的生活背景,完全不認識她
;但是,这位無名又無声的陌生寡婦却凸顯了她作为弱小無助、受
災、受挫者的代表。耶稣正是为这些人来到这世界。
耶稣除了「对她动了憐憫的心」之外(路七13),没有任何需要帮
助她的理由;耶稣不認識她,也没有任何人请求耶稣帮助她。
耶稣的「憐憫」,在此很值得我们注意;这是路加福音唯一直接提
到耶稣「动了憐憫之心」的地方。但是,圣史路加却用了另外两個
比喻来解释耶稣的憐憫:第一個是慈善的撒瑪黎雅人(路十25-37)
、另一個是蕩子的比喻(路十五11-32)。
这两個比喻中的憐憫,都是主动式的憐憫,也就是自發性的憐憫,
無来由、且莫名的憐憫,「一看见,就动了憐憫的心」(路十33;
路十五20),不需理由,也不顾回報。
这是 天主的憐憫,表现出 天主对待病人、窮人和弱小者的柔情
和爱憐。我们在舊約中就聽過 天主这样说:「我幾時恐嚇他,反
倒更顾念他;对他我五内感动,不得不大施爱憐」(耶卅二20)。
然而,從信徒的口中,我们又聽到这样的话:「
上主富於仁慈宽恕,極其慈悲;就如父親怎样憐爱自己的兒女们,
上主也怎样憐爱敬畏自己的人们」(詠一 0 三 8,13)。
耶稣一看见了她,就自主地踏步上前,对她说:「不要哭了!」
(路七13)然後,耶稣把活生生的孩子交還给她。
她带着孩子走了;仍不说一句话。她仍然是一位無名又無声的陌生
寡婦。
但是,这個憐憫的奇蹟是一個徵兆;焦点不在这位寡婦,而是眾人
因这奇蹟所產生的敬畏、光荣 天主说:「在我们中间興起了一位
大先知, 天主眷顾了祂自己的百姓」(路七16)。
「敬畏」,并不是恐懼;是在 天主顯现光荣前、無法言喻的感嘆
,对 天主惠然眷顾祂弱小的子民感慨萬千。
这奇蹟的徵兆同时标示和实现了:「 上主眷顾救贖了自己的民族
,并在自己的僕人達味家中,为我们興起了大能的救主,恩赐我们
從敵人手中被救出以後無恐無懼。
这是出於我们 天主的慈懷,使旭日由高天向我们照耀,为光照那
坐在黑暗和死影中的人,并指引我们的脚步走向和平的道路」(路
一68 - 79)。
耶稣以一句话:「起来罷!」就叫那青年人重獲生命(路七14)。
耶稣也以同样的一句话叫我们成为「復活之子,也就是
天主之子」(路廿36);因为,祂自己「就是復活、就是生命」
(若十一25)。
從此,这来自耶稣的救恩,不再有任何的局限,不受地界和时空的
限制。这救恩充满復活的力量,不只是在今生,更延续到永恒,連
死亡也不能控制它。
保禄親身感受到这来自耶稣基督的救恩;因此,他可以肯定自己是
蒙召的宗徒,信心十足地辯證说:「 天主從我在母胎中的时候,
就选拔了我,并以恩寵召叫了我;祂樂意将祂的圣子啟示给我,叫
我在外邦人中傳揚祂」(迦一15-16)。
我们其實都分享了与保禄同样的恩寵,讓我们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以我们日常生活的痛苦傳揚 天主的恩寵;阿们。
~ 张德福神父 ~